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所知道的河南历史——隋唐五代(九)

(2007-07-23 11:28:46)
标签:

河南历史

藩镇割据

昭义镇

宣武镇

淮西镇

李希烈

吴元济

李愬

蔡州

 我所知道的河南历史——隋唐五代(九)

 

唐中期藩镇割据示意图  

 

    安史之乱结束后,作为主战场的中原地区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十室九空、千里无人烟,而在战争中形成起来的新的藩镇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个的地方割据势力,唐中央政权其实已经对很多地区失去了控制。其中驻相州(今河南省安阳市)的昭义镇、驻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的宣武镇和驻蔡州(今河南省汝南县)的淮西镇是盘踞在中原的三大割据势力。

    昭义镇是安史降将薛嵩开始建立的,他与周边的魏博镇、平卢镇和山南东道等镇节度使相勾结,互为依托,拥兵自重,不听朝廷的号令,自署官吏、征收赋税。唐王朝也没办法,只好听之任之。薛嵩死后,他的弟弟接替了他的职位,不过没多久昭义镇内部发生了叛乱,兵马使裴志清举兵赶走了自己的主子,派人投降了魏博镇。从此昭义镇就并入了魏博镇中。

    宣武镇则主要是以汴宋为中心,割据今天的河南省东部和安徽北部一带。安史之乱后,本来朝廷在这里设置的有节度使,但在朝廷派的节度使死后,都虞侯李灵曜趁机作乱,割据宣武镇,并与其它的割据势力相勾结。唐朝曾与公元776年派兵征讨,并将李灵曜斩杀,但宣武镇仍然没有被彻底平定。在这之后的20年中,屡屡出现割据势力,唐王朝也无力东讨,直到公元796年,割据宣武镇的李万荣得了重病,让其子代为理事,他手下的人发动了政变,将他的儿子囚禁押往京师,朝廷任命了新的宣武节度使,才结束了宣武镇的割据。

    在中原三大藩镇割据势力中,危害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就是淮西镇。淮西镇的割据始于李希烈,本来李希烈在做淮西节度使的初期,曾奉诏南下荆襄(在今湖北省境内)平灭了那里的割据势力,为朝廷立下了大功,被封为南平郡王。后来,割据河北的三个藩镇发动叛乱,朝廷让李希烈镇压其中的一镇叛军,谁知已经有异心的李希烈不但不起兵,反而同这些反叛的势力相勾结,跟他们共同称王,与中央政府对抗,李希烈自称天下都元帅、太尉、建兴王,并于公元783年起兵攻陷了汝州(今河南省临汝),又派部将攻取了尉氏(今河南省尉氏县),围困了郑州,兵锋直指东都洛阳,震动了整个朝野。次年,李希烈在汴州称帝,国号大楚,公然与唐政权分庭抗礼。不久,唐将刘洽将他的部队击败,李希烈只好退回蔡州。

    公元786年,李希烈在病重期间,他的部将陈仙奇买通医生将他毒死,然后向朝廷投降,唐王朝就任命陈仙奇做了淮西节度使,不过没过多久,陈仙奇就被吴少诚杀死,而吴少诚也没有活多久就被自己的堂弟吴少阳杀死。到了公元814年,吴少阳死,他的儿子吴元济接替了淮西节度使的位子。吴元济这个人非常的骄横跋扈,常派人四处攻掠,河南地区的许多州郡都遭受过他的洗劫。

    这时唐朝的皇帝是唐宪宗李纯,他是个有雄心的皇帝,他决心结束藩镇割据的局面,而剿灭顽固的淮西镇就成为了他的首要目标,他先后派出了多股部队去争讨淮西镇,可是由于所用非人,打了三年多的仗也没能将淮西镇平灭,于是他就让宰相裴度主持对淮西镇的用兵,任命李愬为唐、随、邓节度使对付吴元济。

 

我所知道的河南历史——隋唐五代(九)

 

李愬夜袭蔡州之战

 

    李愬是中唐名将李晟的儿子,他到达唐州(今河南省唐河县,一说为泌阳县)之后,见士兵们因为久在前线打仗,非常的厌战,就向官员宣布说:“朝廷派我来是维护本地秩序的,至于打吴元济,那不是我份内的事。”士兵们一听也就安心。吴元济得到消息后,也放松了对李愬的防备。

    李愬在唐州绝口不提进攻淮西镇的事,只是安抚百姓,并亲自慰问生病和受伤的士兵,得到了军民的一致拥护。后来,在边界的一些小冲突中,李愬接连收降了几个吴元济手下的将军,并与他们推心置腹的相交,经常和他们商议攻灭淮西镇的方法。这让李愬手下的将领很是不满,军营内流言四起,说李愬收降的李祐是吴元济的内应,将领们都要求李愬杀掉李祐。

    李愬没有办法只好将李祐押送到京城,表面上是让皇帝处治他,暗中他向唐宪宗上了一道秘密的奏章,说他已经和李祐商量好了攻取淮西镇的大计,如果朝廷要平定淮西,必须要李祐的协助。宪宗得到李愬密报后,就放了李祐,把派回到唐州协助李愬。

    没多久,宰相裴度到了唐州亲自督战,李祐就向李愬献计道:“现在淮西的军队大都驻扎在洄曲(今河南省商水西南),而守备他老巢蔡州的部队非常少,如果我们能出其不意的进攻蔡州,一战就可以捉住吴元济。” 李愬就把这个计划告诉了裴度,裴度也很支持,就让李愬依计行事。

    李愬命令李祐等人率领着部队向蔡州进发,一路上风雪交加,士兵们是叫苦不迭,也不知道主帅要让他们去哪。李愬也不说什么,只是让军队一路向东,首先攻下了蔡州前沿的张柴村,然后派军队守在那里,截断淮西主力部队的路。接着他就向部队宣布此行的目标——蔡州。军队一听都大惊失色,尤其是那些在吴元济手里吃过败仗的将军们甚至都哭了起来,大骂中“奸细” 李祐的计。不过他们也知道李愬治军的严格,只好碰着头皮向蔡州进发。雪是越下越大,路也非常难走,不少士兵都冻死在了路上,但李愬仍然督帅着军队向东进。

    很快的军队到了蔡州城下,李祐和另外的一个降将李忠义带着士兵在城墙边挖了一个大洞,神不知鬼不觉进了城,杀了守城的士兵,打开了城门,让大部队进了城。

    到了天蒙蒙亮的时候,李愬的军队已经到了吴元济府第的外院了。这个时候的吴元济还在梦乡里呢。一个淮西的士兵叫醒了吴元济,告诉他说:“朝廷的军队已经杀进城了。”吴元济一笑:“怎么可能?”突然,院子里传来了号令声:“常侍(李愬的官名)传令罗。。。”接着是成千上万士兵的应声。吴元济这才知道出大事了,但已经晚了,李愬率领着部队很快攻开了他的院门,吴元济只得向李愬投降。不久,吴元济被押到京城正法,中原地区最大的割据势力被消灭。

    淮西用兵的成功,极大的震慑了其它的藩镇,尤其是屡次作乱的河北三镇都吓的向朝廷投降,唐王朝陆续收复了12州的土地,基本结束了藩镇割据局面,暂时统一了全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