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太宗“贞观之治”开始到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大唐王朝到达了极盛的顶峰,之所以盛唐为后人所津津乐道,不只是因为她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强大,更重要的是那种“盛唐气象”令人神往,而承载这种“气象”的无疑是各种文学和艺术方面的卓越成就,这其中一大批出于中原的才俊成为了那个时代最璀璨的明星。

吴道子,又名道玄,河南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人,
中国古代著名画家
吴道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双亡了,生活非常艰难,为了谋生,他就学于当时的民间画师,开始了自己的画画生涯。由于其卓越的天赋,吴道子不到20岁时就已经是一个很有名气的画家了。后来,他到洛阳游历,饱览了许多名家的作品,尤其是寺庙中的宗教壁画,得到了很多的灵感,并画了不少壁画,逐渐的为京洛人士所称道,声名日盛。
吴道子的名声传到唐玄宗的耳朵里,他就把吴道子召入宫中,成为了他的御用画师。这之后的吴道子主要创作的是宗教壁画,相传他作画时往往如疾风暴雨,一气呵成,尤其是他的人物画,千姿百态,无一雷同,唤之欲动,呼之欲出,并为后世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画法。因此,吴道子被后人称为“画圣”,被历代从事油漆彩绘与塑作专业的工匠奉为祖师。

李白、杜甫出游图
公元744年,得罪了权贵的李白,离开了京城长安,来到了洛阳,在这里他遇到了比他小11岁的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杜甫,虽然此时的李白是名满天下,而杜甫还没什么名气,但义气相投的两人还是一见如故。李白丝毫没有耍大牌,而是实实在在的与这位小兄弟交起了朋友,两人携手同游,并相约一同去游历梁宋(今河南省开封市、商丘市一带)。在两人到达开封的时候,正巧碰到了著名的边塞诗人高适,三人同游梁宋留下了许多舒怀之作。与李白的相交,给杜甫很大的帮助,也使他最终成为了可与“诗仙”比肩的“诗圣”。
除了杜甫这位站在诗歌顶峰上的人物,这一时期中原还出了很多著名的诗人,如陕州陕县(今河南省陕县)人上官仪,他把六朝以来的诗歌创作艺术上的对仗手法进一步加以程式化,对唐代律诗的形成起到促进了作用,而他的诗被称作“上官体”,被天下诗人效法,甚至有人称他为唐诗的“鼻祖”。再者就是写出千古名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人刘希夷,还有在律诗方面做出巨大贡献与宋之问并称为“沈宋”的相州内黄(今河南省内黄县)人沈佺期,另外还有写出令“诗仙”李白都自愧不如的七律《黄鹤楼》的大诗人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崔颢和著名的边塞诗人南阳棘阳(今河南省新野县)人岑参。
除了众多的文学家以外,中原还出了两个著名的史学家相州(今河南省安阳市)人李延寿和汴州浚仪(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吴兢。李延寿用了数十年的时间编纂了《南史》和《北史》将南北朝时期纷繁复杂的数百年历史记载了下来,而且文笔颇佳,被后世的史学大家司马光称为“近世之佳史”,南北二史也被列入二十四史之中,成为了了解中国历史的重要史籍。而吴兢的重要著作则是根据唐太宗时期的史实编纂的一部《贞观政要》,这部书分类编辑了唐太宗君臣贞观时期的一些政治措施,包括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个个方面,几乎就是贞观时期的一部专题政治史,书中集中体现了贞观时期爱民、任贤、恭俭、进取的精神,不仅是研究这一时期的重要史料,也是后世当权者治国的一部有用的教科书。

一行,魏州昌乐(今河南省南乐县)人,为唐朝开国二十四功臣
张公谨的孙子,俗名张遂,中国古代伟大的天文学家
在中国古代历法是指导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依据,在唐玄宗时,王朝使用的历法已经非常的不准确了,重新修订历法是一件大事,玄宗就让一行来主持修订新历法的工作。一行首先跟他的团队创制出了黄道游仪和水运浑天仪等大型天文观测仪器和演示仪器,然后于公元724年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天文测量活动,他以中原地区为中心,北到内蒙,南到今天的越南中部地区设立了13个测量点进行观测,测算出了北极高度差一度,南北两地相隔三百五十一里八十步,合现代的长度是一五一点零七公里。这个数据实质上就是地球子午线(就是经线)上一度的长,虽然不十分精确,却是世界上大规模测量子午线的开端。在国外,最早实测子午线的是阿拉伯天文学家阿尔·花剌子模等人在公元814年进行的,晚于我国九十年。 不仅如此一行还重测了150多颗恒星的位置,发现这些恒星的位置与汉朝时测量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从而打破了恒星不会移动的认识,这比欧洲著名天文学家哈雷提出“恒星自行”的理论要早一千多年。
在精密的测量下,一行修订了新历,取名《大衍历》,又名《开元大衍历经》,这部历法不仅结构完整、条理分明,还十分的精确,其中的一些计算公式,对数学的发展也具有意义。
不过伟大的时代总是很难长久的,幸福的生活会让人逐渐失去斗志,英明神武的唐玄宗在他年过花甲的时候得到了杨贵妃,从此他失去了开元时期的进取心,一批奸佞之臣掌握了国家的大权,而坐镇边关的节度使则几乎控制着大唐王朝一大半的精锐部队,帝国内部出现了重重的危机,一场塌天的大祸就要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