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在位的23年,是西汉王朝蒸蒸日上的23年,但是在繁华的背后却隐藏着重重的危机。汉朝建国之初,为了巩固刘汉的天下,汉高祖刘邦利用种种手段逐一铲除了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等异姓诸王,但为了屏藩皇室,他又大封自己的刘氏子孙为王,并赐给他们大片的土地。到了汉文帝时,刘姓诸侯王的辖地达到了39个郡,而中央政府的直辖领地只有15个郡,不仅如此各诸侯王在自己的封国内几乎拥有绝对的权力,可以设置除国相外的所有官员、可以自行征税、自行发放货币、甚至可以自行纪年,中央政权受到地方诸侯王势力的严重威胁。朝廷内的一些有识之士看到了这些隐忧,就力主加强中央集权,文帝时期的贾谊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位。
贾谊,河南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
西汉初期杰出的思想家、政论家、文学家
贾谊,年少之时就聪颖绝伦,时称贾生。18岁的时候,就因博闻强记、能诗善赋而闻名遐迩。当时的河南(今河南省洛阳一带)太守吴公对他非常的推崇,遂把他召入门下。
后来吴公因为治政有道而被汉文帝征召入京,任命为廷尉。吴公就在汉文帝面前推荐了贾谊,文帝遂将年仅20岁的贾谊召入京中,任为博士。初入朝堂的贾谊血气方刚,才华横溢,每次讨论政事的时候,皆能语出惊人、口若悬河,屡屡让众人吃惊不已,即便是汉文帝对这个年青人过人的才华也非常的喜爱,于是贾谊就在其20多岁的时候被破格提升为太中大夫。
贾谊依靠其敏锐的洞察力,指出了地方诸侯势力的逐渐强大对中央政府的威胁,力主加强中央集权,并提出了“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削藩策略。贾谊的年少气盛使他得罪了不少老臣,因此在汉文帝想要进一步提拔他的时候,周勃、灌婴、张相如、冯敬等一班重臣全都站出来反对,无奈的文帝只好疏远贾谊,并最终把他降为长沙王太傅贬出了京城。几年后,长沙王意外的落马而死,作为太傅的贾谊非常的内疚,始终认为是自己的失职才造成了这个悲惨的结果,终日郁郁寡欢,最终忧郁而死,亡时年仅33岁。贾谊的一生虽短却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如《过秦论》、《论积贮疏》等政论文,写的是大气磅礴、见地独道。而他的《鵩鸟赋》更是开了两汉辞赋的先河。可以说贾谊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是由于他少年得志、才有余而气量不足,过于显露锋芒,最终为别的大臣所忌,被贬而亡。虽说可惜,但也说明了一个人要想成大事,不仅要有过人的才华,还要有宽广的胸怀。
贾谊的削藩之策最终还是没有得到实施,汉文帝从大局出发,不想使刚刚稳定的局面因为削藩而再次陷入混乱,因此他对诸侯王的一些不法行为采取了宽大的政策。文帝驾崩之后,太子刘启继位,是为汉景帝。与贾谊持有相同政见的晁错登上了历史舞台。
晁错,颍川(今河南省禹州市)人,西汉著名政治家
晁错年轻时,求学非常的刻苦,曾受业于轵(今河南省济源市东南)人张恢的门下,学习法家的思想,后来又随伏生学习《尚书》。由于其才思敏捷,机智多谋,被汉文帝任命为太子家令,成为了太子刘启的近臣。在做太子属官的这段时间,晁错多次向太子陈述自己的治国安邦之策,深得刘启的赏识和宠信,得到了一个“智囊”的美名。
汉景帝继位后不久,晁错就被任命为地位仅次于丞相的御史大夫。晁错遂开始着手更订政令,准备实施削藩之策。开始的时候,汉景帝也有些犹豫,怕诸侯造反,晁错就劝他说:“如今削藩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削藩是反,不削也是反,不如现在就削,危害还小一些,等到他们完全准备好了再反,那危害就大了!”这番话坚定了汉景帝削藩的决心。由于诸侯王大都是劣迹斑斑,所以晁错没费什么劲就抓住了许多罪证,逐渐的削了一些诸侯王的封地。
削藩的举动自然引起了诸侯王的强烈不满,这其中以吴王刘濞为最。刘濞是刘邦的侄子,早年追随刘邦,被封为吴王,拥有50多座城池,是诸侯王中实力最雄厚的一个。再加上他本人武勇强悍,早就有不臣之心,正好晁错的削藩给了他谋反的借口,于是他就勾结楚王、赵王、胶西王、胶东王、菑川王、济南王打着“清君侧,诛晁错”的旗号,起兵造反。
公元前154年,“七国之乱”爆发。由于吴王刘濞已经做了数十年的准备,并征发了吴地几乎所有的男子参军,一时间叛军达到了几十万之多,声势极其浩大。准备不足的汉景帝被吓懵了,晁错也拿不出具体有效的方法抵御。这时,一些与晁错有仇的大臣纷纷攻击他,把激起叛乱的责任都算在他的身上,并对文帝说:“吴楚七国起兵是被晁错逼的,只要杀了晁错,七国的叛乱就师出无名,他们就会退兵!”远没有其父汉文帝睿智的景帝居然听信了这些人的话。就让中尉(相当于京城的警备司令)假称景帝要晁错上朝议事,在晁错的车经过长安东市时,中尉突然让武士把晁错拖出车来,宣读景帝赐死晁错的诏书,然后就把晁错腰斩于东市。
晁错死后,汉景帝就派人传诏让七国退兵。已经取得大片土地的吴王刘濞对着朝廷的使者冷笑道:“我已经是皇帝了,还听谁的诏书啊?”这时景帝才知道自己错了,后悔已经来不及了。他只好任命周勃的儿子周亚夫为太尉起兵平叛。周亚夫与其父一样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他听取了赵涉的建议,从蓝田出武关经南阳,绕道出其不意的到达了洛阳(今河南省洛阳附近),然后派兵占领了中原要地荥阳(今河南省荥阳附近),保住了建于此地的武库和屯积粮食的敖仓,稳定住了中原腹地。这时吴楚联军几十万人马已经渡过了长江,直向梁国(首府在今河南省商丘市)杀来,梁国的安危直接关系到战争的成败,但周亚夫毅然不去援救梁国,而是将部队推进到下邑(今安徽省砀山县),并派小股部队切断叛军的粮道,只等到叛军绝粮的时候,再与其决战。这一下可苦了梁王刘武,吴楚联军利用优势兵力围攻梁国,棘壁(今河南省柘城东北)一战,歼灭梁军数万人。梁王刘武无奈只得退保梁都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几十万叛军把睢阳重重围困,刘武多次向朝廷求救,而汉景帝也数次下诏让周亚夫去救援梁国,但周亚夫终不为所动,仍然按照自己的既定方针办。梁王没办法只好任命韩安国和张羽两人为将,死守睢阳,二将一个勇猛、一个老成,终于守住了睢阳,给了叛军沉重的打击。刘濞见攻不下梁国,就转而攻击下邑,以逸待劳的周亚夫坚守不出,与叛军对峙了起来。叛军进也不能进,退也不能退,且粮道被汉军所断,粮食严重短缺,士兵士气低落,多有叛逃。刘濞没法,只好退兵。周亚夫遂抓住机会派精兵追击,大破吴楚联军。刘濞只带着少数人马逃过长江,后来被东越人所杀。其余的六个王也自杀的自杀,被杀的被杀,“七国之乱”从发动到败亡只经过了短短的三个月。
大乱之后,汉景帝也感到了诸侯王的巨大威胁,就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削减了诸侯国的权力,使中央的权力得到大大的加强。西汉政权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