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陶母教子

(2006-10-29 22:35:45)
分类: 读史杂记

        陶母教子

 

陶侃(公元259-334年),字士行,东晋庐江浔阳(现在江西九江市)人.他从县吏一直做到荆、江两州刺史,掌管八州军事,是当时最有实力的人物之一。在他戎马生涯四十余年中,一直保持着节俭清廉的作风,并且经常勉励部下珍惜一草一木,为国为民多做贡献。

  

  东晋时期的名臣陶侃,少年丧父,家境贫寒,其母湛氏是一个很坚强的女性,他用自己织布的钱供陶侃读书,对陶侃非常的严格,希望他长大后能够出人头地。后来,陶侃做了县里的“鱼梁吏”,管理官家的鱼塘。有一次,陶侃将鱼塘里的鱼捞出了几条做成腌鱼寄给自己的母亲,可湛氏夫人却将鱼原封不动的寄还给他,并附信责备他道:“你刚刚当了一个小官,就开始拿公家的东西,日后怎么得了,你这样不但不会让我高兴,反而让我更加的担心!”陶侃见信羞愧难当,从此更加的严于律己。

  虽然湛氏夫人要求陶侃节俭自律,可当陶侃款待朋友的时候,她从来都是竭尽全力。一次,陶侃请郡中的孝廉范逵吃饭,可又怕家贫慢待了朋友,心中十分焦急,湛氏夫人看在眼里,就将自己的长发卖了换了一桌丰盛的酒席,并把自己的席子切碎喂饱了范逵的马,这让范逵非常的钦佩,感叹的说:“只有这样的母亲才能生出这样的儿子!”后来,正是范逵的极力举荐才使陶侃的仕途有了新的发展。

  后来,陶侃为东晋王朝平灭了内乱,立下了大功,被封为大将军。在一次酒宴上,东晋的另外两个重臣庾亮、殷浩频频向陶侃敬酒,陶侃喝了三杯酒之后,就再也不喝了。当时的士大夫们都以豪饮为时尚,庾、殷二人就劝陶侃放开了喝。陶侃若有所思了许久,凄然的对他们两个人说:“当年我还是一个县中小吏的时候,有一回,县衙请客,我喝的酩酊大醉,酒醒后,老母亲边哭边对我说:‘你知不知道喝酒是会误事的,你如此饮酒无度,怎能指望你刻苦自励,为国家建功立业呢?’从此我就与老母约定喝酒不过三杯,绝不因酒误事。家母虽仙逝多年,侃怎敢忘此约定啊!再者,今山河未得统一,我辈报效国家的路还很长,我怎能违背先母的遗训!”庾、殷二人一听,对陶侃更加的敬重。

  陶侃为政40余年,兢兢业业,清正廉明,他治理荆州期间,荆州几乎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地步。在他76岁退休的时候,他把官府的钥匙交给继任的王愆,官家的财物他一无索取,只与自己的家人回转故乡去了。

 

一点感想:在人的一生中,本领往往是从老师处学来的,可人的人格与道德的塑造却大都是由父母完成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时时处处影响着孩子,可以说孩子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的是父母的所作所为。 

  陶母也像其他的母亲一样是一个望子成龙的人,可她明白,成龙不仅是拥有一个龙的外形,更重要的是要有龙的魂和龙的节操。她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使自己的孩子拥有了一个完善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使陶侃能在那个天下大乱,人心险恶的年代,做到“机神明鉴、清廉勤政”,造福百姓,终成一代名臣。其教子之道却有值得今之父母深思的地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