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简明书论史二

(2024-06-22 11:35:58)
分类: 书法天地

第二节隋唐五代书论

隋朝短暂,书论著作不多,著名的有释智果的《心成颂》相传。

释智果,生卒年不详,书法家,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心成颂》篇幅不长,但以简洁的语言,分析字形结构,是中国书法史上现存的论述字形结构最早的篇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朝是继魏晋六朝之后,中国书法史上又一个重要的时期。唐代书法上承魏晋,下启宋元明清,在书法艺术的各个领域都有重大的开拓与创新。不仅字体丰富,书体流派分呈,名家迭出,而且书学理论著述丰富,涉及书法创作、欣赏、书家品评、书法史等方面,可以说书法理论进入了成熟期。

唐朝书论著述主要有欧阳询的《八诀》《传授诀》《用笔论》,虞世南的《笔髓论》《书旨述》,唐太宗的《笔法诀》《论书》《指意》《王羲之传论》,孙过庭的《书谱》,张怀瓘的《论用笔十法》《书断》《书议》等,徐浩的《论书》,蔡希综的《法书论》,颜真卿的《论张长史笔法十二意》,陆羽的《释怀素与颜真卿论草书》,韩方明的《授笔要说》,林蕴的《拨镫法》,释西亚的《论书》,卢携的《临池诀》等等。

《八诀》《传授诀》《用笔论》,书学论著,欧阳询撰。

《八诀》又称《八法》,相传为欧阳询撰,主要论述了汉字的八种基本笔画的书写要诀,以及具体形象要求。

《传授诀》是欧阳询给付善奴书写的书诀。文字很短,除部分内容与《八诀》重复外,论述了学习书法在“凝神静虑,当审字势“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出了所要注意的,如“不可忙“,“不可缓“,“不可肥“不可瘦等问题。

《用笔论》文字较为深奥,论述了书法的用笔。“铁画银钩“就出自《用笔论》中的“钢则铁面,媚若银钩“。

《笔髓论》一卷,书学论著,虞世南撰写。分为原古、辨应、指意、释真、释行、释草、契妙等几部分。论述了用笔法及真、行、草书等字体的书写规则。“契妙“一节,尤为精髓,虞世楠提出“故知书道玄妙,必资神遇,不可以力求也。技巧必须心悟,不可以目取也“的观点,可谓深得书法三味。《笔髓论》历来为书家所重视。

《王羲之传论》《论书》《笔法诀》《指意》,唐李世民撰。

《王羲之传论》是唐太宗为《晋书-王羲之传》所作的赞辞。在赞辞中,唐太宗历数钟繇、王献之、萧子云等书法家的书法之短,而独赞美王羲之的书法“尽善尽美“。因为唐太宗对王羲之书法的酷爱、肯定和提倡,不仅奠定了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书圣的地位,而且造就有唐一代尊王的书风,影响了后世书法的发展。

《论书》,一篇,书学论著,是李世民论书的名篇,以兵喻书,把书法比作打仗,体现了他崇尚“骨力“的审美追求,也反映了他崇尚刚毅的儒家精神。

《笔法诀》,一篇,主要论述各种点画的规则。

《书谱》,一卷,书学论著,唐孙虔礼撰写。分两卷,现仅存上卷,是书法史上重要的论著,内容广泛,阐述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真、草书二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创作主客体间的关系等等。论述精辟,见解独到,奠定了书学理论的基本框架。《书谱》提出了“古不乖时,今不同弊“,“趋变适时“,“质文三变,驰骛沿革,物理常然“的书法观。反对把书法当做秘诀,择人而授的保守态度,认为楷书和草书要融合交汇,“草不兼真 ,殆于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提出“达其性情,形其哀乐“的创作观,主张书法创作表达的是创作者的真情实感。

关于书法创作,《书谱》提出“五乖““五合“的观点:“又一时而书,有乖有合,合则流媚,乖则雕疏。略言其由,各有其五:神怡务闲,一合也;感惠徇知,二合也;时和气润,三合也;纸墨相发,四合也;偶然欲书,五合也。心遽体留,一乖也;意违势屈,二乖也;风燥日炎,三乖也;纸墨不称,四乖也;情怠手阑,五乖也。乖合之际,优劣互差。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强调书法创作除了主观条件之外,还要有相应的客观条件,这样才能创作出好作品。

《书谱》还论及创作者的主观情感、情绪对于创作的影响,并就创作者的性格与书风的关系进行了论述。除此之外,《书谱》还论及用笔及章法分布等问题。关于书法分布,孙过庭提出“至于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的观点,影响至今。可以说《书谱》为书法美学理论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书断》,书法品评著作,张怀瓘撰。

张怀瓘是唐代杰出的书法理论家,他是把中唐以前的书家、书史、书论、技法等进行综合性著述的第一人。他的书论著作在中国书法史上影响深远,后世学习或评析中唐以前的书法多以他的书论为据。传世书论著作除《书断》外,还有《书议》《书估》《六体书论》《文字论》《文用笔十法》《玉堂禁经》《评书药石论》等,而以《书断》最为著名。

《书断》,三卷,唐张彦远编辑的《法书要录》,收录的全文。《书断》主要品鉴、评论书家及作品。上卷叙述古文、大篆、籀文、小篆、八分、隶书、章草、行书、飞白、草书等10种字体的源流和发展概况,比较系统的论述了字体的发展变化的历史。中卷和下卷分神、妙、能三品,每品又各以书体分论。神品共25人(除各体重复外,为12人),妙品98人(除各体重复外,为39人),能品107人(除个体重复外,为35人)。前列姓名,后为小传,记述详细。各品诸小传以时代为次序,全书最后有《总评》。小传征引繁博,资料丰富,自言“不虚美,不隐恶“,评论比较公允、得当。《书断》对书家及作品的品评,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法书论》,书学论著,一卷,蔡希综著。

蔡希综,曲阿(今江苏丹阳)人,书法家。

《法书论》自述家世及前代书家之书学渊源,并归总于用笔。所论多采用前人旧说。

《论书》,又称《法书论》,一篇,书学论著,唐徐浩撰。

徐浩(703--783),字季海,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历任工部侍郎、吏部侍郎、集贤殿学士,封会稽郡公,人称“徐会稽“,唐书法家擅长八分、行、草书,尤精于楷书,传世书迹,有朱巨川告身,不空和尚碑等。《论书》前段品评当世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四家之书,后段论学书之要,言简意赅,评论得当。宋《宣和书谱》认为:“为时楷模,当即此篇“。文中推崇“藻耀而高翔“的书风,认为:“夫鹰隼乏彩,而翰飞戾天,骨劲而气猛也;翚翟备色,而翱翔百步,肉丰而力沉也。若藻耀而高翔,书之凤凰矣。“骨劲而乏彩,有缺陷;肉丰而力沉,也不完美。所以二者结合,即肉丰而骨劲,也就是“藻耀而高翔“才是书中的“凤凰“。

《论张长史笔法十二意》,颜真卿撰。记述了作者请教张旭传授笔法的经过,以问答的形式记录了张长史传授笔法的内容,终述古今书法的异同。归结了笔法十二意。关于这十二意的精神,现代书法家沈尹默先生曾总结为:“这十二意,有的就静的实体着想,如横、纵、末、体等;有的就动的笔势往来映带着想,如间、际、曲折、牵制等;有的就一字的欠缺或多余处着意,施以救济,如不足,有余等;有的从全字或者全幅着意,如布置、大小等。“虽然笔法远不止这十二意,但通过对这笔法十二意的学习,可以由此及彼,触类旁通。

《释怀素与颜真卿论草书》,陆羽撰。

陆羽(733-804)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自称桑苎翁,又号竟陵子等。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隐居不仕,闭门著书,所著《茶经》闻名于世,被后人尊奉为“茶圣”。

《释怀素与颜真卿论草书》是陆羽《怀素别传》中的一段,记录了怀素与颜真卿关于草书点画用笔的问答。著名的论笔画形态的“坼壁路“就出自此篇。“坼壁路“是关于笔画形态的形象化的比喻,原指墙壁坼裂开来的纹路,曲折有致,有着一种自然之美。颜真卿由此而悟出笔法“屋漏痕“。“屋漏痕“也是师法自然的一种笔画形态。屋壁之水沿墙壁流下,其痕迹圆润而又婉转生动,不仅自然,而且有着一种圆浑劲健的动感之美。这正是书法家努力追求的点化美之境界。“坼壁路“和“屋漏痕“是怀素与颜真卿从生活和自然中悟出的书法点画的写法,都是师法自然的典范。

《书法要录》,十卷,书学丛集,张彦远编撰。

张彦远,字爱宾,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出生于缙绅大族,官至大理寺卿。博学有文采,尤擅书法,以隶书著名。传世书迹有《三祖大师碑阴记》《山行诗》等。

《书法要录》是中国书法史上第一部书法艺术资料总集,辑录了从东汉至唐元和年间的书法理论著作近40种,其中有的只存目录,没有文章。收录了包括古代书论中的名篇赵壹的《非草书》,羊欣的《采古来能书人名》,卫铄的《笔阵图》,王羲之的《题卫夫人<笔阵图>后》,王僧虔的《论书》,张怀瓘的《书断》等,为研究唐以前的书法艺术和书学历史提供了依据,《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中说:“采摭繁复,后之论书者,大抵以此为据。“

《书法要录》存在有明显局限,如对帝王将相评述详尽,漏编了诸如孙过庭《书谱》,卫恒《四体书势》等这样重要的书论著作。

《授笔要说》一篇,书学论著,韩方明撰。

韩方明,书学理论家。自称昔年学书专求笔法。曾向东海徐璹,清河徐邈学习笔法。

《授笔要说》首次记述了笔法传授及执笔的使用方法,所谓执笔五法,及执管、扌族管、撮管、握管、搦管,但所以为徐璹和崔邈口授笔法,未必可靠。

《论书》,一篇,释西栖撰。

释西栖,洛阳人,生平不详。《论书》文章很短,不足百字,却阐明了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强调推陈出新,他的观点符合艺术发展的规律。文章开篇即点名“凡书通即变“的观点,并以“王变白云体,欧阳变右军体,柳变欧阳体、永禅师、褚遂良、颜真卿、李邕、虞世南等并得书中法,后皆自变其体,以传后世,俱得传名“为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认为这是“书家之大要“是很有道理的。若要自立于书坛,必须要创新,而创新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之上,这也是书法家立足于书坛的基石。

五代时期,连年战乱,社会经济发展停滞,书法理论的发展也是如此。书法理论著述,仅李煜《书述》等几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简明书论史
后一篇:2025年02月21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