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广何以难封?

(2019-04-03 09:48:01)
标签:

历史

文化

分类: 散文

     李广何以难封?

闲来无事扯七卦之二十九“李广难封”

      唐初青年才俊王勃去探望被贬谪到交趾为官的父亲,路过南昌时,写下了著名的《滕王阁序》,他在文中感叹:嗟乎,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此后,“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经常被人们引用,借以表达对怀才不遇的惋惜和愤懑。

      冯唐和李广都是西汉前期出类拔萃却又命运多舛的典型。冯唐有“乘龙之才”,只因性格直率,一辈子仕途失意,汉武帝即位时征求贤良之士,大家举荐冯唐。可冯唐已经九十多岁,不能再做官了。

      应该说,汉武帝之前的文景二帝都算得上圣明君主,可是贤良依然无以施展才华,正所谓“不如意事常八九”,人才“易老”的另一面是知遇难得。

      李广是武将,名气比冯唐大,命运却更加悲惨。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春,汉武帝发动漠北之战,准备直捣匈奴巢穴,来一次彻底的决战。

      这次战役由大将军卫青和骠骑将军霍去病分别率领两部军团分两路深入漠北。李广是卫青统帅下的前将军,本来有机会直接擒拿匈奴单于,立下不世功勋,但是卫青得知单于驻扎的具体位置后,突然命令李广部与右将军赵食其部从右路迂回包抄,侧翼配合主力部队进攻。结果李广因为迷失道路没有赶上与主力部队对单于的会战,让单于煮熟了的鸭子飞走了。

      事后卫青要求李广到大将军幕府对质部队迷路的原因,满腔悲愤的李广对下属说:我从少年到现在与匈奴作战七十多次,如今有幸随大将军出征同单于交战,可是大将军调我的部队迂回绕道,偏偏迷路,难道不是天意吗?况且我已六十多岁,不能再受那些刀笔吏的污辱。

      说罢就拔刀自刎了。

李广何以难封?
漠北之战路线图

      本来,这次战役汉武帝没有安排李广参与,但李广为了抓住有生之年最后一次建功立业的机会,了却自己多年以来封侯的夙愿,向武帝陈情,力争上了前线,不料事与愿违,英雄气短,一命呜呼。

      李广戎马一生,纵横疆场,令匈奴闻风丧胆,被称为“飞将军”。他的许多同僚、下属都封侯拜相,而他却总是与爵位擦肩而过,为此抑郁难平。

      他曾经与一位相面先生探讨自己不能封侯的原因,先生问他有没有特别愧疚的事情,他说曾经杀死八百多名降敌,为此常常自责。先生说杀降不祥,这正是他命背的原因。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这是唐代诗人王维《将军行》中的两句(“数奇”意思是命数不好、运气差)。后人多以数奇命蹇解释李广难封的原因,以致“飞将数奇”成了一个约定俗成的说法。

      以因果报应观念进行道德教化、劝人向善可以,但用于解释具体的人事问题就难免失之疏阔。命数、运气之类的说法也只是事后诸葛亮的诡辩,或者是一种无奈的安慰,不是理性的答案。

      当然,古人的理性知识毕竟有限,他们不能意识到“性格决定命运”这一现在人尽皆知的道理。

      笔者从这个角度反复研读《李将军列传》,发现李广与比他稍长、同样以自杀了却生命的项羽在个性上有着惊人的相似。

      项羽是楚国大将项燕的后代,李广的先人则是“逐得燕太子丹”秦国名将李信,他们的血管里都流淌着盖世英雄高贵的血液。

      项羽“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李广也是身材高大,长手臂,不仅冲锋陷阵所向无敌,还能与猛兽格斗。

      他们都不仅遗存有先辈的高傲气质,而且还“自负其能”,表现出严重的个人英雄主义。他们拙于阴谋算计,只一味好勇逞能。

      回看当年项羽,能够从一介江湖豪侠迅速崛起成为西楚霸王,凭的就是一个“勇”字,巨鹿之战破釜沉舟,彭城大捷千里奔袭,都带有鲜明的项羽个人风格。而李广习惯于孤军深入,铤而走险,经常找机会与敌人近距离格斗,不是出于同样的性格和作风吗?

      李广擅长射箭,乐此不疲,常常与人以比试射程远近为游戏,这个习惯终其一生。在战场上,也喜欢秀自己的射技,非得等到与敌人相隔只有数十步才一箭穿心,令对方应声而倒。

      可以说,在逞个人之勇方面,李广比项羽走得更远,他是冲锋陷阵难得的勇士,作为统领千军万马的将帅确实有他的毛病和不足。

      他的这种性格特点让他在战场上的表现光彩夺目却达不到应有的高度。

      况且,与项羽不同的是,李广生在一个相对和平的时代,已经不可能凭一己之勇和冲天豪气割据一方、称雄天下,只能在汉帝国的体制内按照既定的游戏规则建功立业。

      既然如此,如果李广能低下他高傲的头颅,找机会巴结迎合皇上,让皇上把战场上最有利的时机留给自己,扬己之长,避己之短,那么他获取封侯的战功和资格不是没有可能。

      以卫青作为卫皇后亲弟弟的身份,都要向王太后进贡,以博得皇上的欢心和垂青,你李广与皇族非亲非故,岂能不多几个心眼。

      可是,李广不懂其中的奥妙,或者不屑于懂得这个奥妙,以至武帝以李广年老而且运气不好为由,暗地里与卫青商定不让李广与单于正面交锋(是否有意把立功的机会留给卫青也未可知),关键时刻“前将军”变成了“右将军”,英雄末路的悲剧由此酿成。

      江山代有人才出,可人才常常“时运不济、命途多舛”,难以一展他们的抱负和才华。

      这难道只是他们个人的悲剧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