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彭联联
彭联联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746
  • 关注人气:37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毛遂自荐、毛遂堕井到毛遂自杀

(2016-02-16 21:22:37)
标签:

杂谈

http://s1/large/001lmbacty6Zq1ObEmKca

     “毛遂自荐”的典故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平原君列传》,主要是衬托平原君的用人之道。

    大意是说,赵国都城邯郸被秦军重重围困,形势危急。宰相平原君准备从三千食客中挑选20名随从去楚国求援,挑来挑去只选了19人。这时毛遂自报姓名,据理力争,愿意一同前往。

    到了楚国,谈判很不顺利。眼看楚王磨叽了大半天,依然犹豫不决,毛遂“按剑历阶而上”,冲到楚王跟前,晓之以理,动之以威,以半说服半吓服的方式,令楚王终于“歃血定盟”。

    毛遂由此脱颖而出,博得了“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美誉。

    《史记》素以“信史”著称,但信史不等于百分之百的可信。比如,毛遂按剑斥责楚王,有点类似我们在中学课本中读过的《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中唐雎挺剑而起向秦王发“布衣之怒”之类的情节,虽然惊心动魄,生动有趣,但真实性几何,实在令人怀疑。

    如果君主都这么容易接近和被胁迫,那么专诸为刺吴王僚设“鱼肠剑”之宴,豫让为刺赵襄子残酷地毁容和变声,荆轲为刺嬴政以地图藏匕首,岂不都成了多此一举?

    不过毛遂的传说还没有结束。到了东晋,又出现了一则“毛遂堕井”的说法,说赵国除了以自荐扬名的毛遂外,还有一个乡里人也叫毛遂。有一天,这个乡下人堕井身亡,消息误传到平原君,急得平原君直跺脚:老天啦,你为什么要让我失去难得的人才呀!后来才知道弄错了。

    这个故事出自笔记小说集《西京杂记》,虽然是归于小说类,但也未必是百分之百的扯淡。比如我们都熟悉的王昭君不肯贿赂画工毛延寿的故事就是出自该书,对此你信还是不信?

    堕井就堕井吧,反正堕井的是彼毛遂而非此毛遂,无损本文主人公的正面形象。斗转星移到了二十一世纪初,因为一起毛遂“被自杀”事件令这位二千二百年前的政治明星一时在网络上走红。

    事情经过是这样:2004年,作家鄢烈山在某报发表了一篇题为《毛遂之死》的文章,说毛遂一荐成名后,第二年燕国攻打赵国,赵王看重毛遂才能,任命毛遂为大将军领军反击燕军。毛遂再三推迟不脱,只得硬着头皮迎难而上,结果被打得大败。望着残兵败将,毛遂羞愧难当,独自躲在林子间抹了脖子。

    文章一出,引起轩然大波,读者纷纷追问,鄢文所中说“据史料记载”的史料究竟出自哪里?毛氏后人更是义愤填膺,撰文论证“毛遂自杀”系作者杜撰,谴责鄢文损害其先祖形象,要讨一个说法。

    笔者没有找到鄢先生对于此事的回应文字,虽然倾向于杜撰之说,但也不敢百分之百肯定。而且不管怎样,百度百科关于“毛遂”词条的解释,“自杀”一说已赫然其中。

     关于毛遂最原始的记述很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故事越来越多,如果加上地方志中的传说,更是丰富多彩、真假莫辨,真有点疑古派所谓“层累地造成”的意思。

    既然“大部分历史是猜测”,那么“猜测”也可能成历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