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拙劣的大师盛产恶劣的人性

(2014-04-12 10:56:44)
标签:

大师

教育

心性

杂谈

                             http://s16/mw690/001lmbacgy6I2HKGmLR9f&690

        大师喋喋不休讲些尽人皆知或者说令人莫名其妙的人生哲理,已经成为网络的一大俗。仅凭喋喋不休这一点就可以判断他们其实算不得大师,最多只有半瓶醋,他们没有领悟到第一义的不可言传,做不到不立文字和拈花微笑。

        当然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这些大师粉丝有十万百万千万。也难怪这些大师,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这种情况只会发生在升堂入室真心致力于学问的环境;而在追求人气追求立竿见影效果的市场中,更多的情形是有什么样的学生就有什么样的老师。

        我自己就差点成了大师,或者说在少数同事朋友心目中我就是一位大师,因为我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慢慢发现他们找我交流的目的并非真心实意要解决问题,而更多的是为了需求安慰。知道了这个秘诀后我满口名言哲理让他们感觉很受用,很有效果。这让我想起吕克·贝松导演的电影《圣女贞德》,贞德躺在绿草茵茵的山坡上睡着了,醒过来发现身旁有一柄剑,她认为这是上帝送给她让她拯救法国的。黑衣老人(天使或撒旦)问她:剑掉在草地上的解释有上百种,何以你只相信它是从天上降下来的?”“你看到的不是事实,只是你选择了自己想要看到的。

        我们总是寻求并选择我们想要得到的安慰,而这样的安慰其实是毒品,可以一时镇痛,听多了就形成依赖,让我们越来越无知越来越蒙昧越来越脆弱越来越偏执越来越狂妄。

        如今大师比电视大奖赛节目中的歌星多,新学说新观点如沼泽中气泡摁都摁不住,同时人们的烦恼痛苦暗潮涌动翻江倒海,种种不幸有增无减。这个局面全是像我这样的大师害的。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是,当我们安于现状时,大师教我们要积极上进;当我们失意焦虑时,大师又说知足常乐。究竟要进取还是要知足,连我们自己也糊涂了。或者说,当我们需要以进取安慰时,我们相信进取,当我们需要以知足疗伤时,我们选择知足,于是我们更加糊涂。

        因为工作的原因,笔者常常与学校、学生打交道,参与组织了不少形形色色的大师对青年人的励志报告会。大师们演讲的套路无非是以不同类型的出类拔萃者做证据,证明他们的观点。听多了,我就反思,这样的演讲究竟是指导年轻人的人生呢,还是戕害他们的心灵呢?在他们当中,毕竟只有极少数会成为比尔·盖茨和马云的。其他人怎么办?就算所有的人都变成了比尔·盖茨和马云,天堂就降临到了人间吗?

        这样的教育不是要解决生命的终极疑惑,只是为了满足教育者自身的功利目的,当然也就只会给大多数受教育者增添心灵的负荷和扭曲。

        在公元前五世纪前后,人类文明进入轴心时代,东西方一时圣人先知辈出,老子孔子苏格拉底释迦牟尼……两千多年来,人类对宇宙人生的认识究竟是站在他们的肩头还是只能望其项背?恐怕令人悲观。即使如此,当时就有人意识到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圣人如此,当今这些蹩足的所谓大师就更加只会给社会添乱添堵。

愚以为,愚昧无知并不可怕,这是我们的初始状态;以自我为中心也没有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这合乎自然人性。可怕的是一个人既愚昧无知又贪婪狂妄,这两者一旦结合,人的心性就会恶劣到不可逆转。大师们在以他们的喋喋不休制造无知的同时,又以他们投机取巧的言行引诱无限的贪婪和狂妄。

 所以,如今我只相信一种大师,就是讲事实的人。你只需要说出事实和真相,其余的所有道理其实不深奥,我自己会感受和思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