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湖南省委组织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徐守盛表示,现在有一部分干部,热衷于自我设计,为自己的升迁设路线图、排时间表,把每一个岗位都当跳板、把每一个职务的任职时间都算计好、每一“班车”都想赶上,干事沉不下心,跑关系、走门子倒是挺上心,今天在这个领导那套近乎,明天又和那个领导联络感情,自己的本职工作却抛在九霄云外。
官员为自己设计升迁路线图,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呢?从徐书记的语气看,他是在批评这种现象。但是我想,如同经商者,都希望能够赢得更多的利润,身处官场,希望上升到更高职位,并为此设计、规划自己的升迁途径,这应该是人之常情,不是什么坏事。这里就不必重复拿破仑的那句名言,也不引用“人的需求层次”之类的心理学理论,只说职位越高,越能发挥自己的才能,越有机会和条件为党为人民干更多的工作,总没有错吧?
当然,为了升迁,连本职工作抛到九霄云外,这就不仅违背了党组织对于党员的基本要求,而且丧失了职场的基本操守,这种人肯定是应该被批评的。但是,干部为了升迁,所作所为却不顾组织对于自己的最基本要求,无视职场的基本操守,这种现象又怎么解释呢?是不是这些人丧失了起码的经济人理性,或者神经错乱,所想和所为相互矛盾,专干一些缘木求鱼、南辕北辙的事情?
当然不是,因为他们心里很清楚,为了升迁,跑关系、走门子、套近乎比干实际工作更加重要。也就是说,升迁与干实事不是正相关关系,有时干得越多,反而问题越多,把柄越多,还不如上心跑关系、走门子、套近乎有效果。
如果是这样,我们应该批评那些热衷设计升迁路线图的官员,还是首先应该反思我们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呢?
各地对于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的禁令很多。但是,如果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的人遂愿了,而干实事的人却总是原地踏步,这是不是公平呢?这样的禁令又会衍生出多少的潜规则呢?现在在干部管理的问题上,道德和行政层面的寄望很丰富,而技术层面的设计很粗疏。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他的《万历十五年》中谈到中国传统社会的治理弊端时说,“社会强制被作为公正的替代品,总是自上而下地施加压力。”时至今日,这种流弊还没有得到彻底的根治。
善良的宗旨,高尚的劝诫,行政指令式的人治,不能补救技术的不足。如果我们的干部选拔任用程序使得那些热衷于设计升迁路线图的官员不得不去认真地干好本职工作,去尽力地赢得基层群众的欢心,那么就无需我们的上级领导重复那些完全正确却效用不大的道德劝诫和行政命令。(全文970字)
(彭联联)
相关链接:
http://news.qq.com/a/20130829/002422.ht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