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硕士对接焊工,市场是熔点

(2013-08-01 23:49:12)
标签:

硕士

李强

教育

就业

杂谈

          http://s2/mw690/496a9624gx6BwqrIynTe1&690

    今年34岁的李强,拥有青岛大学文学硕士学历,曾在江苏一家报社做过记者,目前定居在青岛。7月30日,他读研期间的导师带着他从青岛乘坐近6个小时的大巴车来到莱芜技师学院报到。一连串的就业挫折和生活压力,让他选择即将在这里开始两年的焊工技术学习。

    自从有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就有“转变就业观”的倡议。但倡议归倡议,名校、高学历和白领长期是年轻人人生规划和择业路径的主流。高考复读热、考研热乃至于“啃老族”都是循着这种择业观而必然兴起的现象。文学硕士李强不顾“体面”、放下“身份”,主动到职业学院学焊工技术,这一个体新闻的意义在于,随着就业市场的日渐成熟,人们的就业观无需倡导,却正在悄悄改变。

    打小学开始,我们就被灌输“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道理。但奇怪的是,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某普通工人通过刻苦自学获得高学历从而改变人生命运的励志故事,却鲜有相反的典型。多年来,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一边是大学生就业难,一边是技工荒。挤过了高考独木桥的莘莘学子,宁愿为了争当“白(白领)骨(骨干)精(精英)”而再次加入千军万马的拼杀,也不屑于去广阔的车间工地一展身手。就业市场呈现结构性矛盾。

    对此,“转变观念”之类的说教没有用,政府部门为增加就业而出台的种种措施也经常显得力不从心。因为其中的真实原因在于,高学历意味着高工资和普通工人正当权利相对更没有保障的现实都在无形地决定着人们的选择取向。

     对于人才资源的配置作用最为有效的是市场机制。近年来,随着高学历人才的相对过剩和技工人才的短缺,技工的职场待遇也在逐步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工资水平不如一般工人已经不是新闻。就业与求学密切相关,公众普遍的求学路径选择又直接影响着教育和高考制度。李强的就业和求学经历告诉我们,面对大学生就业难题,政府部门的当务之急应该是强化服务,完善法制保障就业市场的公正公平,促进就业市场遵循自身规律发育成熟。这不仅关于就业,也直接影响着包括高考在内的教育改革。(全文798字)

(彭联联)

相关新闻链接:http://news.qq.com/a/20130801/014951.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