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热衷政绩者未必不懂得这些道理,但对于他们来说,彰显政绩、便利仕途、捞取实惠才是硬道理。若民声可以被忽略,民意可以被官意所取代,权力可以绕过监督而自行其是,则脱离实际的各种工程还是会以堂皇的旗号大行其道。
http://s9/bmiddle/496a9624xcc051163ed98&690
莫言获诺奖后,山东高密县莫言文学馆馆长毛维杰说:“莫言是我们高密人的骄傲,我们要建更大的展馆来弘扬他的文学精神。”毛维杰还透露,该地文化旅游部门也在协商,准备整理莫言旧居,作为红高粱文化品牌的一个景点。
尽管毛馆长随后又声明文学馆扩建系媒体误读,扩建并非再起炉灶,但从政府各部门跃跃欲试的态势看,高密政府要轰轰烈烈地“弘扬”一番,恐怕在所难免。
2009年现莫言文学馆动工之初,莫言和家人都是反对的,但反对归反对,馆还是建起来了。现在骤然来了这么响亮有力的一个理由,地方政府的政绩冲动岂有不喷博而发的道理?
用莫言自己的话说:“我主观上不希望建这个馆,但他们已经付出很大的劳动和努力,我也不好过多地干涉。”莫言和家人的心态我们可以理解。撇开谦虚和低调的做人原则不说,一个大活人,建一个馆,总让人感觉不是那个味。有意思的是,在近日的腾讯微博访谈中,一网友询问莫言对自己“纪念馆”的态度,莫言马上纠正。
但是,让莫言及其家人拂逆家乡父母官的“一番好意”,恐怕也是很难为情的事情,何况官员们还可以摆出许多堂而皇之的大道理。
文学精神当然需要弘扬,名人效应的商业价值也可以充分发掘,但是如何发掘,如何弘扬,却是一个大课题,未必是扩建一个纪念馆、整理一所旧居那么简单。当然,高密地方当局可以说,“扩建”、“整理”只是“弘扬”和“发掘”的必要步骤。但这些步骤是否必要、什么时候才是必要,都还需要充分论证,特别是要听取广大民众的意见。
比起深入社区、深入学校润物细无声式的文化建设,比起对民生突出问题的关注和解决,乘势而上的大兴土木,确乎要简捷得多,也抢眼得多,但实际效果如何,却还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莫言说,“获奖的短期效应是有的,但很快会过去。”不知他的冷静能否给家乡父母官以启发;前些年很多地方争抢名人故里,创造旅游景点,最后却成为地方财政负担,有的甚至不得不拆除,不知这些教训是否能给高密决策者以警示?
当然,热衷政绩者未必不懂得这些道理,但对于他们来说,彰显政绩、便利仕途、捞取实惠才是硬道理。若民声可以被忽略,民意可以被官意所取代,权力可以绕过监督而自行其是,则脱离实际的各种工程还是会以堂皇的旗号大行其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