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亟需整治的不是屋顶而是决策程序

(2011-07-27 12:10:18)
标签:

南京

屋顶

决策

杂谈

     近日,关于南京将对城内所有房屋屋顶重新上色的消息,让不少南京人感到有些荒唐,记者为此采访南京市房产局物业管理办公室负责人,该人士却否认全城涂色的事情。他介绍,此次将进行屋顶修缮的区域在紫峰大厦放眼可及的东北方向区域,之所以以紫峰大厦东北角作为此次修缮的目标,主要是紫峰大厦是南京的地标性建筑,其拥有良好的视野可以俯瞰南京。(据7月26日《扬子晚报》)
    尽管拟将整治屋顶的区域不是坊间所传的全南京市,而仅仅是从一标志性建筑俯瞰的放眼所及;所需资金也不是传言所说的1个亿,而是“初步的费用核定应该在3000万至5000万左右”。但还是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涉及面广且投资不菲的工程。可是,这项工程之所以“突然冒出来”,仅仅是因为“一位市领导在视察紫峰大厦时表示,从这处城市地标建筑的高点放眼望去,一些楼宇的屋顶乱糟糟,色彩也不统一,很煞风景,希望重视这一以往被忽视的城市立面景观的整治”。
   对于同一件事物,观察者的角度不同,感受就不一样,应对方式也千差万别。在这位市领导看来,一些楼宇屋顶有碍瞻观,值得重视。领导一重视,马上就能转化为政府部门的行动。但是在普通市民看来,统一屋顶的行为是形象工程,实际用处不大,“有钱应该先把排水系统搞好,免得下大雨再淹了。”
    应该说,两方面的观点都有道理,究竟孰轻孰重、孰急孰缓?这就需要建立一个观点碰撞的平台,利益诉求的通道,以及权力与权利制衡的规则。在此基础上,才能形成政府决策,并转化为部门的行动。而现实情形是,普通市民的诉求渠道并不通畅,话语权不能得到有效的行使,愿望和呼声常常被忽视,难以影响政府决策和部门行动;可是,官员的意志却是“硬道理”,他们的指示可以迅速变成部门的行动。
    面子工程、拍脑袋工程之所以生生不息,关键原因在于政府官员的政绩追求是以公共利益的名义出现。如官员要求整治城市屋顶色彩,其主观愿望可能是为了给自己脸上增光,却美其名曰为城市景观添彩。公共利益应该是政府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两者却又不能划等号,因为政府利益中还包含政府自身的利益(如官员对于政绩的追求)。如何使官员的政绩追求服从和服务于公共利益的最大化,这就需要对政府的决策程序进行科学性和制度化的规范,使权力和权利在相互博弈中制衡。如果官员的意志不受制约,民众的呼声被忽略、压制,那么政府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就会以公共利益的名义畅行无阻。(全文965字)
(彭联联)
相关新闻链接:http://news.qq.com/a/20110726/000137.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