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热衷“显性政绩”比洪水更可怕
(2011-07-20 09:14:32)
江西景德镇防洪堤2002年立项建设,总投资3.58亿元,目前完工不到一半,已花费逾7成资金,群众频遭“被淹之苦”。据悉,修堤资金被挪用修建景观工程,造成资金断链、拖延工期。(据7月19日《新京报》)
景德镇当局何以热衷于景观工程,而懈怠于防洪建设?当然是政绩追求使然。不过按理说,修建景观可以凸显政绩,而尽早建好防洪工程、让群众免遭“被淹之苦”不是更大的政绩吗?景德镇当局何以厚此薄彼呢?笔者看来,根源在于,景观工程是显性政绩,而防洪工程却是隐形政绩。
显性政绩是眼下就能看得见摸得着的成绩,可以使人“眼前一亮”;而隐性政绩往往是那些既要投入很大精力、又无法及时彰显的事情,有的甚至需要长时期的共同努力才能做完。当前一些官员在追求政绩的时候,不是考虑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不是考虑如何让人民群众不断从和谐社会建设中持续得实惠,而是求“功”心切,着眼于个人政绩的外化和显性,追求外在的好看,却不在乎基层民众的实用。
应该说,景德镇防洪堤是基本的民生工程,如果按质按量建好,也是当局的重大政绩。但这样的政绩不起眼,不能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特别是在风调雨顺的时候,这种工程的作用更容易被人忽略。景观工程就不一样了,它可以使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令当政官员的政绩立竿见影地显现出来。政绩出来了,官员的仕途更顺畅,“我走之后哪管洪水滔天”。
这其中也暴露出对于官员政绩评价机制存在巨大缺陷。隐性政绩往往是“雪中送炭”,而显现政绩多是“锦上添花”。锦上添花固然很好,但雪中送炭更加重要。频遭被淹之苦的群众更需要雪中送炭。可问题是,现在评定官员政绩的、能够决定官员升降的是喜欢锦上添花的高层,渴望雪中送炭的基层群众却没有机会行使参与权和话语权。如此一来,搞花架子的官员容易受到重用,致力于惠民工程、对民众长远利益负责的官员反而“老实人吃亏”。(全文752字)(发7月20日《河南商报》)
(彭联联)
相关新闻链接:http://news.qq.com/a/20110719/000318.htm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