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傍晚,随着最后一车的石料倾倒,牵动全国人民的江西抚州唱凯大堤决口封堵成功,比原定时间提前了3天。施工进度之快,令许多专业人士都瞠目结舌。(据6月28日新华社)
为了让10万父老乡亲能尽早返回家园,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在财力物力人力上给予唱凯堤充分支援,部队官兵日夜奋战在抗洪第一线,创造了封堵工程的奇迹。唱凯堤合拢之神速,正如江西省副省长凌成兴所感慨:封堵决口的成功显示了武警水电部队战斗力,更显示了全社会抵御重大自然灾害的力量。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不惜成本加快决口封堵,是为了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但是,决堤后的补救措施,毕竟是既成事实之后的不得已而为之,封堵所花财力物力人力成本,暂无法统计,不过据报道,唱凯堤此次决口直接损失大约在10亿。加上群众流离之苦、洪区基础设施的破坏和正常工作生活的打乱,间接损失恐怕难以估量。
另据报道,唱凯堤“历史上发生多次险情和决口”,比如1998年洪水,这里就曾决口。在今年决口的三大原因中,重要一点是“唱凯堤的设计标准为抵御20年一遇的洪水,但是由于资金短缺,多处堤岸未达标”,“要提高防洪标准,面对81.8公里堤坝的巨额加固经费,地方财政相形见绌”。为提高唱凯堤防洪标准,去年,抚州市政府已提出方案计划加固。计划有了,可惜未能落实。
担负着保护上十万群众生命财产安危重任的大堤没有达标,地方政府却束手无策。尽管客观原因错综复杂,但是历史上有频繁险情和决口的先例,堤坝存在隐患也事先知晓,我们有能力令决口的大堤神奇般快速合拢,却缺少经费把大堤加固,防患未然。不管怎么解释,这种现实着实令人费解和憋气。
从封堵之快速,可见事前加固大堤“非不能也,是不为也”。“不为”的原因,有防洪体制上的淤塞,也有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失职。《防洪法》规定,江河、湖泊的治理和防洪工程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所需投资,按照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原则,分级负责,由中央和地方财政承担。对于隐患重重的唱凯大堤,相关部门是否给予了足够的重视?资金是否及时拨付到位?地方政府是否依法“采取措施,提高防洪投入的总体水平”?是否有挪用专项资金的问题存在?是否存在面对危情的不作为、慢作为?
抗洪之后,对于这些问题,上级政府和部门应当严格督查,追究责任。对于抗洪我们如果仅仅满足于“创造工程奇迹”和“取得辉煌胜利”的正面文章,就无法打破“无钱看病,有钱买棺材”的怪圈。(全文979字)
(彭联联)
相关新闻链接:http://news.qq.com/a/20100627/001164.ht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