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中国青年报》一篇关于“网友曝”话题的评论引起广泛争议,该评论说,“纸媒记者不经严谨的调查和细致的核实,就以‘网友曝’的叙述方式将网帖内容当新闻报道出来,这是一种非常浮躁、很恶劣的新闻文风。”进而认为,这种“不靠谱的‘网友曝’在纸媒上大行其道,将使舆论的公信力大打折扣”。
争论归争论,可“网友曝”依然在纸媒上“发飙”。这不,8月1日《济南时报》报道,近日,一个“山东省张世月高考627分变295分,档案离奇失踪”的帖子,在天涯论坛迅速走红,截至记者发稿时,引起了24.6万人的关注。发帖人称,自己的侄女———滨州高考生张世月(实为“张诗悦”)在今年高考中遭遇调包。在记者“力争揭开真相”的过程中,校方、招办否认此事,并要求公安机关介入调查;而“受害人”家长则表示“之前的任何事都不再说”。
新闻至此告一段落,有正常判断能力的读者也已知道了真相:此“网友曝”所曝情节十有八九系子虚乌有。可是,读者却没有因此感觉到《济南时报》的“公信力大打折扣”,反而要为媒体和记者深入调查、探求真相的精神叫好。
当然,该报道或许还有下文,读者也希望弄清楚,发帖者是否完全凭空捏造,其目的何在。事实上,纵观纸媒中所有“网友曝”式的新闻,不分青红皂白照搬全录、不添加纸媒自己的调查、分析和评判的几乎没有,这也是我国的新闻宣传纪律所严格禁止的。其实,纸媒在选择“网友曝”的时候,并非一味“不靠谱”地猎奇,而总是选择那些引起热议、有典型意义的内容。但是,如果纸媒对于所有的“网友曝”都必须调查、核实得清清楚楚,然后决定是否报道,即使报道也都只能以纸媒自身为主体的叙述方式报道出来,也是不符合新闻规律的。因为不管“网友曝”所曝内容是否属实,网友发帖以及由此引起的政府部门和涉事单位的反应本身就可以是新闻,引发网民的强烈关注也是值得舆论探讨的新闻,牵出“新闻背后的新闻”更是令受众惊喜的新闻。
固然,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但从真真假假的迷雾中探究真相的过程也可以是一种有价值的新闻,何况,媒体对于真相的探究常常需要通过媒体与公众的互动,促使真相步步显露。“调包门”虽假,“网友曝”以及由此引起的网民关注却是真。真假是非探究清楚,才会有舆情通畅的局面,令造假者无藏身之地。所以说,纸媒只要遵守新闻宣传法纪,遵循新闻报道规律,采取“网友曝”的形式进行报道,不仅不会降低舆论的公信力,反而可以促进不同媒介之间的互动和互补。(全文982字)
(彭联联)
相关新闻链接:http://news.qq.com/a/20090801/000372.ht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