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庆为何不服校方对他的抄袭认定?

(2009-07-19 09:23:21)
标签:

学术造假

西南交大

黄庆

教育

      近日,西南交大认定该校副校长黄庆9年前的博士论文抄袭,随后,黄庆发表声明,称引用教科书上的理论解释实践,没有问题,“这就像用牛顿定律揭示运动现象一样”,并不是抄袭(据7月18日《新京报》)。如果孔乙己说“窃书不算偷书”是玩文字游戏,那么黄庆的声明只能说是狡辩。揭示运动现象运用牛顿定律可以,但大段大段地抄袭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且不注明出处肯定不行。

         黄庆的不服、不满,真正的原因恐怕是源于他的一个猜疑:“抄袭门”可能是自己与学校有关人士此前产生了过节所致。虽然这只是黄的个人观点,但这一事件确实让人对于“新闻背后的新闻”更感兴趣:黄庆的抄袭行为发生在多年以前,为什么有人要翻这位新任副校长的陈年旧账?此前被揭发的诸多学术造假事件,当事人所在单位为了自身名誉,往往或明或暗地袒护当事人,为何此次西南交大能够决绝地大义灭亲?

         当前的学术造假由来已久,遍地开花,令人怵目惊心。被揭发和曝光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且曝光也往往是出于偶然因素。如29岁的周森锋当选湖北宜城市长成为新闻人物后,其硕士在读期间发表的一篇论文才被网民通过“人肉搜索”而发现有抄袭嫌疑,之后清华大学声称要深查。如果查出抄袭成立,是不是要取消周的硕士、博士学位,免去其市长职务?事实上,学术造假因其年深日久、点多面广而成为了一种难以深究的原罪。如果较真,单说那么多官员以权力谋取硕士、博士文凭该如何处理就是一个复杂而棘手的问题。

         学术造假泛滥,既是人才培养机制和学术评估机制深层次弊端的反应,也是由于长期以来打击学术造假缺少系统性的制度保障所导致。一方面,为了晋升、晋级、获取项目经费,学人“被逼无奈”造假;另一方面,造假之后,被发现、查处的几率其实很小。一旦风气形成,大家见怪不怪,彼此心照不宣,即所谓“千古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只当有私人恩怨、人事纠葛或者其他偶发因素使得公开的秘密演化成舆论热点时,纸包不住火了,当事人才倒了霉,被查处、追责。

         在浩浩荡荡的“文抄公”中,黄庆既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甚至也不是情节最严重的一个。在此背景下,对于校方的抄袭认定和处理,黄庆即使口服(“服从组织安排”),恐怕也难以心服,最多像原江西赣州市公路局局长李国蔚在被查处后这样来认识自己的腐败和被查处之事:“我犯这些事,是因为社会风气不好。查到了我,算我运气不好。”(全文965字)

(彭联联)

相关新闻链接:http://news.sina.com.cn/c/2009-07-18/020515971633s.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