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庸遭非议,该反省的是作协

(2009-06-20 22:06:39)
标签:

作协

金庸

文化

                                 http://www.40zw.cn/images/jinyong2.jpg  

     中国作协近日在中国作家网上发布了《中国作家协会2009年度会员发展公示》,并附上了拟发展的409名新会员名单。这一名单中,香港著名作家金庸(查良镛)赫然位列其中,一下子在网络上引发了众多“金迷”的热议。(据6月20日《北京晨报》)

    “金迷”的议论,多是为金庸的“堕落”叹息。金庸以“一代宗师”之盛名,“武林霸主”之地位,“封笔归山”之逍遥,再无需借作协之名以自重。而如今的中国作协虽然号称正部级,拥有会员8000多人,但其中鱼龙混杂,影响力已与计划经济时代相距甚远,甚至被讥为一个“可笑的存在”。

    有媒体称金庸是主动加入作协,但这里的“主动”应该理解为“积极回应”,因为真实情况是“今年年初的时候,中国作协方面主动发出了邀请,金庸一听便欣然同意了”。另据中国作协主席团成员张贤亮称,大概是1998年,他曾当面向金庸发出了加入作协的邀请,当时金庸未置可否。可见,金庸加入作协,是作协需要金庸,而非金庸需要作协。

     作为金庸来说,既然作协盛情邀请,加入就加入吧,江湖声望固然是有了,但同时被“官方”机构所接纳,为主流和正统所认可,也绝非一件坏事。他万万没有预料到的是,网民的反应竟然是如此的强烈,“老糊涂了”、“晚节不保”之类的激进指责,恐怕以他阅尽沧桑之后万事随缘的平常心态也不能接受。

     而在笔者看来,网民对此事的热议,更像是在借题发挥、指桑骂槐。拥有众多“粉丝”的著名作家加入作协,理所当然,本该是可喜可贺,却遭致非议和指责,反衬出作协在部分公众的心目中已经是何等的不堪。对此应该惭愧和反思的是作协。作协力邀金庸加入,目的何在?如果仅仅是以此来显示自身的分量之足,团队之大,成绩之巨,那么金庸的应允就不能不说是一时糊涂了。

    当下的作协体制,更多的功能像是在“养人”,作家一旦有了一定的“级别”,就可以凭一点老本悠哉乐哉过一生。所以,一个吊诡的现象是,有些作家在成名和进入作协之前创作力旺盛,一入作协,反倒“泯然众人矣”。当然,功成名就、迟暮之年的金庸已经无需依托作协的培养焕发第二春,倒是金庸的加入可以提升作协的人气。但如果仅仅如此,将是金庸的悲哀,更是作协的悲哀。(全文865字)

相关新闻链接:

http://news.sohu.com/20090620/n264644926.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