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总里程以60公里为基数,象征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社会争议,该活动组织负责人之一、团中央所属新时代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中心主任刁铁民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认为,现在社会上普遍存在着一种“去政治化”倾向,见到带有政治字眼的话就敏感、就反感。(据该报10月24日报道)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引起人的积极性行为形成规律的心理机制为:需要—→动机—→行为—→目标。从中可以看出,需要是人的积极性行为的基础和源泉。由于需要的驱使,使人产生动机,从而引发人的行为。人们的需要越迫切,目标越明确,动机越强烈,其行为的内在动力也就越大,积极性也就越高涨、越持久。
校开展冬季长跑活动的目标不言而喻,是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其体质。在当前应试教育戕害学生体质的背景下,这个目的本身就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如果向学生和家长宣传得当,也具有很强的号召力,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毕竟,拥有强健的体魄是每一个人的需要和愿望。
当然,更好地报效祖国、建设祖国是学生锻炼身体更为高层次的目标,教育部门也需要以这样的高度来指导工作、教育学生。但是,崇高理想、远大目标的教育,应该与学生的现实需要结合起来,应该巧妙地渗透在具体在生活细节当中。所以,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教育的意图隐藏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对主体性和独立性较强的当代学生来说,“无痕式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长跑”与“爱国”虽然存在着某种联系,但是其中相隔若干个环节。把两者硬生生地直接对接起来,就显得突兀、空洞。这是一种“泛政治化”倾向。这种方式不仅不能达到“引起孩子的兴趣”的目的,反而令孩子们迷失了锻炼身体的现实动机而失去动力。人们质疑把冬季长跑活动与新中国成立60周年向联系,并非是“去政治化”,而恰恰是对于“泛政治化”的反感。
某些教育工作者习惯于“泛政治化”,实际上是要给自己筑起一个凌空的高台,然后居高临下,“挟天子以令诸侯”。以为任何工作,一旦变成了一项“政治任务”,就具有了无限的权威,迫使下级遵照执行,这样一来,也可以减少许多做耐心细致工作的“麻烦”。殊不知,这种无限上纲的“泛政治化”做法,往往容易引起人们的排斥和抵触。(全文898字)(发10月26日台海网评论频道)
相关新闻链接:
http://news.sina.com.cn/c/2008-10-24/140016518616.s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