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感恩需要高境界

(2008-04-02 09:05:34)
标签:

感恩

境界

道德

杂谈

    《央视编导手记:农民雪灾中救助44乘客无人感恩》,这是近日网上讨论非常热烈、争议也非常激烈的一条新闻。央视《对话》栏目编导在文中指责雪灾中受到农民刘吉桂救助的人们拒绝接受央视邀请去参加节目,而央视编导本想让他们出现在现场,好给刘吉桂一个惊喜的。这位编导指责受到救助的人们“不懂感恩”。(据4月1日《南方都市报》)
    笔者看来,《对话》编导对于拒绝参加节目的受助人的指责,更多地是因为节目录制受阻后的牢骚。国人的传统性格含蓄而内敛,所谓“大爱无言”、“大恩不言谢”。以受助者一次不配合电视台录制节目,就说成是“不懂感恩”,确实有点“上纲上线”。何况,“那些受助者此前都曾参加湖南卫视的元宵晚会,还给刘吉桂敬过酒”。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很快,一次又一次地配合媒体宣传,时间安排不过来可以理解。
    感恩精神是我们社会应当大力弘扬的美德,但是感恩的方式多种多样,感恩的境界也有不同的层次。道一声谢谢是感恩,“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是感恩,而感恩的最高境界是把对他人、社会和天地万物的感激之情内化为友善的品质、大爱的情怀,并且把这种品质和情怀体现在日常生活的言行当中,关心社会,帮助他人,敬畏自然。所以,感恩如同施助一样,不是为外界压力所迫,也不存在个人的私利目的,应该是出于道德自觉的爱心传递。
   在当前市场法则充斥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背景下,保持道德的纯洁性就尤为重要。一方面我们要通过制度给予道德高尚者应有的保障和回报,以倡导高尚的道德,另一方面,如果道德行为变成了先交钱、后给货式的交易,则偏离了道德的本质意义,也是道德文化的悲哀。我们倡导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道德风尚,同样我们所需要的感恩也应该是“无目的”、“去功利”的道德行为。狭隘的感恩只会把施助与受助变成“道德交易”,消解人们的道德自觉和自律,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很现实的利益关系。
    所以说,雪灾中的受助者是不是到电视录制现场给了施助者“一个惊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受助者是不是在受助过程中获得了道德洗礼,提升了自己的道德水平,并在今后的生活中成为一个积极主动的施助者。(正文856字)
(彭联联)
相关新闻链接:
http://www.sx.xinhuanet.com/rdsp/2008-04/01/content_12847788.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