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在一些小学走访时,惊奇地发现不少学校周边的小店里均有所谓的“泡妞证”、“扁人证”、“光棍证”、“网恋证”等出售,这些证件制作精美,上边还印着国徽。记者了解到,这些证件在小学生中很是流行,他们是觉得好玩才跟风的。
这些证件没有实用价值,不是有了“泡妞证”就可以合法泡妞,有了“扁人证”就可以随意扁人,这些常识孩子们都知道。他们购买这些“证件”,纯粹是为了“好玩”,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为什么这些证件好玩?这是恶搞。所谓恶搞,就是“没一点正经”,对于严肃的、神圣的东西进行戏谑化、下流化,而对于戏谑的、下流的东西则严肃化、神圣化,颠覆其价值,从而获得心理上的快感和满足。一般来说,证件是严肃的东西,把证件与“泡妞”、“扁人”、“网恋”等涉及游戏、暴力的事物联在一起,就可笑了;“泡妞”、“扁人”、“网恋”等都是主流价值所不主张的,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禁止的,可是有了这些“证件”,等于获得了“管理部门”的许可,孩子们从虚拟的荒谬中找到了乐趣。
当然,孩子们不能完全理解这些道理,他们只觉得“好玩”。好玩东西很多,他们为什么偏偏要玩他们不该涉及的灰色的甚至是丑恶的东西?一是逆反,现在的孩子可以娱乐的东西越来越多了,可是他们可以自由娱乐的时间却越来越少了,心理负担越来越重了,被禁锢得越来越严了,于是他们对于各种各样的规矩产生了逆反情绪,通过恶搞得以宣泄;二是模仿,“泡妞”、“扁人”是灰色的、下流的、暴力的东西,是学校坚决反对、禁止的,可有些成年人却热衷于干这些事情,干了这些事情不仅不感到羞耻,甚至还被看成“有能耐”,是一种“本事”,造成孩子们价值观的错乱。
还有一点,是在商业利益的冲击下,当前社会涌动着一股“泛娱乐文化”,
“政治、商业和精神意识都发生了‘孩子气’的蜕化降级,成为娱乐、成为幼稚和肤浅的弱智文化”(美国学者波兹曼语)。有人把《开国大典》油画贴到了酒楼饭店,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改成了“同志们大饭锅成立了”;有些电视节目为了追求收视率,对于什么话题都可以“策”,都要插浑打科调笑一番。这种现象无疑会对于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孩子们还小,分不清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一味地恶搞,什么都“无厘头”、“没正经”,会扭曲他们的是非观、价值观,长此以往,“如果文化生活被重新定义为娱乐的周而复始”、“而一切公共事务形同杂耍”,“那么这个民族就会发现自己危在旦夕”。对此,应该反思的是我们成人。(正文1006字)
(彭联联)
相关新闻链接:http://news.sina.com.cn/s/2007-11-19/095814338294.s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