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7年秋季开始,珠海市推行从小学到高中12年全免费——这被认为是珠海市有史以来推行最快、最猛的一项教育政策(据10月16日《广州日报》)。可令人遗憾的是,“珠海正式推行了12年免费教育,但是高中阶段的择校现象,不可能马上拿掉。”
实施从小学到高中的全免费教育,政府财政压力很大,就珠海市来说,按目前的标准,对高中阶段免费一年的专项投入为1.9亿元。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义务教育不能施行免费教育,原因就在于政府财政难以支撑。现在,珠海市连高中阶段学费一并免收,难度更大。尽管如此,珠海市政府凭着“就算砸锅卖铁也要做”的气魄和决心,使12年免费教育得以全面推行。
可是,这种惠民政策却留下一个遗憾的尾巴——高中阶段依然允许择校和收取择校费。珠海市教育局局长钟以俊在谈到不取消择校的原因时说,“不是我们缺这一笔经费,而是我们暂时做不到,也不敢做”,“如果强硬取消择校费,我这个局长要被踏破门槛,走其他各种关系和渠道的人会更多,容易造成新的矛盾和冲突。”
看来,对于教育部门来说,取消择校费比推行12年免费教育更难。究其原因,在于12年免费教育虽有难度,但这一政策可以使所有学生及其家庭受惠,只要政府大力支持,教育部门就有实施的底气。可是,在当前校际差距依然存在的情况下,取消择校费的前提是禁止择校,否则优质学校将不堪重负。而禁止择校,就是取消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让一些家庭的孩子失去凭借家庭经济优势和特殊关系抢占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必然遭到这部分人的反对和抵制。在当前权力运作还不够透明、人情关系在社会生活中还具有强大影响力的情况下,这部分人抵制的办法就是调动一切社会关系要求教育部门为自己的孩子网开一面。这些关系复杂而微妙,使教育部门难以应对和处理。
推行12年免费教育,目的是最大可能实现教育的公平,择校费的存在必然大大削弱该政策的意义。而且,择校费加剧学校间的马太效应,对冲和抵消政府平衡校际差距的政策成效,使校际差距越来越大,择校现象愈演愈烈,教育公平大打折扣。鉴于此,政府部门在推行12年免费教育的同时,应该以更大的魄力和决心禁止择校和收取择校费。(正文860字)
(彭联联)
相关新闻链接:
http://news.sina.com.cn/c/2007-10-16/040014094589.s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