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365(11月11日):#过午不食100天#Day28写给爱情1

标签:
365过午不食100天杂谈情感 |
分类: 日记 |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不知从何时兴起的光棍节,后来不知其又从何时起延伸成了剁手党节。我不知道光棍与网购之间有没有必然的联系,是不是单身没有爱的人就可以通过购买半价商品填补自己心灵上另一半的空白。但我今天不想谈光棍——我似乎离光棍已经很遥远了,远得看不清脸也听不见声儿了;也不想谈网购——我离网购太近了,近得已经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了——而是谈谈爱情。唉,好吧,这又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一个近乎是人类史上永恒的话题,一个貌似永远也总结不出任何结论的话题。
爱情啊,你到底是从什么时候起出现的呢?
这个问题,历史课上老师没讲过啊!在人类起源的问题上,我们只是被告知我们祖祖辈辈倒上去全都是由一群会直立行走和使用工具的猴子或猿猴一类的动物变过来的。如果最一开始,在人和动物间的差异最小的时候、或是在那种特定的动物刚刚具有了人性的时候,爱情有没有随之产生呢?插一句,我的意思不是说动物间就没有爱情了,虽然我们人也是动物,却又如此不了解其他动物。说回来,如果一个物种种群只是为了延续其生命而需要通过繁殖以新换旧,不一定非得需要有爱情的介入吧。相反,爱情往往会对这一过程产生反作用。所以我推断,在人类社会的初期,是没有爱情这一说的,如果一旦有了它,新生命的出生率会很低(因为就相爱的机率而言,不爱总要比相爱的机率高得高),在整体人口数量就极低的情况下,这个物种的存世状态就岌岌可危了。
看来爱情也是有一个进化过程的。我想,爱情一定是出现在人类整体发展史上的“青少年”时期,就好比一个人长到十多数时就进入到了青春期,他的生理已经做好准备了,接下来就是接受心理的挑战了。那么,那个我所谓的人类发展史上的青少年期,具体是在哪个时期呢?我无从推断它是在什么之后出现的,我仅能推断它至少应该肯定是早在语言和文字出现之前就存在了。万物皆有灵,何况是会行走和劳动、脑子越来越灵的“大猿猴”们呢,嗯,我想我暂且还是叫他们“野人”更合理些吧,听上去既比动物更聪明些,又比“原始人”更初级些。一开始在一个小部落里,大家可能只是出于巧合凑在一起,然后为了共同的生存目标团结一心、一致对外。除了日常的必要的劳作和吃喝拉撒发呆睡觉外,就是到了一定的特殊时期,比如女野人的发情期。那会儿,发情的女野人们可能会随便拉一个什么年青力壮的男野人就进行繁殖前准备工作了,只需要事前闻闻味儿,看看色儿,不讨厌就行。
后来,随着这个部落人口的增长,适龄女野人们身边可选择的男野人多了起来,扒拉扒拉一看,居然就出现差异了,单是长得身强力壮已经不足为奇了,还得看五官和身材比例,甚至是表达能力(此时我深度怀疑人类的语言的进步很大程度上也是在男性的表现欲作用下蓬勃发展起来的)。结果眼尖又细心女野人们发现,有长得打自己心里来的,也有怎么瞧怎么别扭的(不妨设想为光棍儿的前身);有会表情达意的,也有傻不愣登的。于是那些符合女野人审美和要求的男野人们,不仅得到优先的交配权,而且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们得到这种特权的次数也会是更多的。结果,就有了“日久生情”这个事情——现在细想想这个成语,真不是白给的。这就是为什么一开始人类社会是女性说了算的原因:女野人负责具体的养育事项、得对整个部落的发展负责,不仅要能生,能多生,还要生得好。所以女野人就必须要对孩子父亲的质量进行把关,质量过硬的也就是基因优秀的,才能得到她们的好感,接下来的事情才能顺理成章。而这种“好感”,就是“爱情”的萌芽。
好了,“光棍节”的时间快过了,今天先到此为止,明日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