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生长》:青春再见,再见青春

标签:
影评万物生长 |
分类: 电影 |
【观影时间】2015年4月15日
【观影地点】万达影城IMAX厅
【IMDB得分】暂无
【推荐指数】★★★★★
【电影观感】
好久没有因为看一部电影而一心一意地写下影评了。除非,看到一部真正可以打动我的电影。小说《万物生长》,我看过至少三遍,每一遍都是不同的版本,有后来的全本,有第一版的删减版,还有网页版。每一次看,我就眼见着秋水,往感情的泥潭里扎猛子,然后无法自拔。然后我也跟着无法自拔地喜欢上了这部小说。很早的时候,我脑子里就幻想着这本书拍成电影会是啥样,因为在读的时候,我总是不禁像在看电影一样,想象着书中人物的成长改变和故事情节的发展。想着想着,电影就拍好了。李玉,是我最喜欢导演之一,“导演”前边都不用加上性别,如果非要加上“女”字,后面的“之一”就可以省略了。她拍的每一部电影,我都会看,认真的看,仔仔细细的看。在我看来,她早期的电影偏“静”,比如《红颜》;后来的电影偏“闹”,比如这部《万物生长》。但在平静的表象之下,是人物内心复杂情绪的激烈暗涌;在闹腾的表象之下,又是角色内心痛到无声无处时爆发出的肆意洪流。“青春”是这部电影的关键词,也是每一个人即将面对、正值其中、即将失去,或已经永别的。青春,在这里将再不相见;在这里,人人又都再一次见到了自己曾经拥有的青春。也许是十分绝对的、所有的小说改成的电影都会存在的问题,即,改编成的电影总会对原著有变动,所以对于先喜欢上小说的读者来说,改编电影永远无法超越原著小说的高度。反而是没看过原著的观众会对这部电影有更高的赞誉。我当然是属于前者。但如果把原著和电影比做两个量杯里的水,原著到达了满满的500ml高度,那么这部电影只到了400ml。只不过在电影这杯水里,加入了第一杯水里所没有的声、光、电,好比酒精、汗液、眼泪、荷尔蒙……所以它沸腾得更快,发出的声音也更响。
【经典台词】
那一刻,如果她是植物,我的眼光就是水,我要滋润得她发光、发亮。
我特别害怕她在我眼前消失,我怕我的眼神不够温柔,我的怀抱不够温暖。
这时,我想起一句烂俗无比的话:我不要天上的星星,我要尘世的幸福。
我爱上了一个我不认同的人。
世界上有很多事,没有对和错,只有是与非。
我要用尽我的万种风情,让他在将来任何不和我在一起的时候,内心无法安宁。
【有关演员】
电影里,范冰冰饰演的柳青,美得像从画里下来的人,瀑布一般的黑发,让人如临神秘莫测的树林深处;樱桃一般的小嘴,娇鲜欲滴(她用的是啥口红啊?),怪不得秋水第一眼见她,就起心动念、情不自禁了。但她的美貌又丝毫无法对她的演技功底喧宾夺主,她把柳青内心的痛苦、欢喜、欲望、隐忍,通过最细腻的眼神和面部表情传达给了观众。更让我惊喜的还是韩庚,之前也看过他演的电影,但印象似乎都不深。这一部电影让我重新认识了他,没想到他能把秋水这样一个难演的角色给演活了。特别是秋水第一次在五星酒店大堂初遇柳青的那场戏,那种初见动心的眼神流露,自然到像是第一次看到一见衷情的女神一样!几乎是被小说里的“秋水”给附体了——“我的脸应该是红了,还好,我长的黑。”最后,影片的结尾处,居然有制片人路金波老板的本色客串,也算是对作家冯唐无法非本色客串超重口味的那场“大奔车震”
【有关原声】
电影原声配乐依然是李玉导演习惯采纳的外籍作曲家的作品,这次是小林武史和英国一位作曲者,字幕太快就没看全。看《观音山》时,就对三个年青人扒火车穿越隧道时的那段背景乐印象极深。奇怪的是并没有在电影里听到由原著作者及诗人冯唐作词、宋冬野作曲并主唱的主题曲《万物生长》;影片的末尾倒是及时出现了韩庚和张靓颖合唱的片尾曲《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温情脉脉、全场动容。中间的插曲采用的是张楚的一首经典老歌《孤独的人是可耻的》,对应的场景是秋水带领医学院的好哥们儿跟QH男查架,全部是高速摄影镜头,两群大男生的身体和表情直接发生了各种不同程度的扭曲,配上这慢慢的熟悉的调调,很有淡淡的喜感并伤感。
【其它相关】
在拍摄片段中,韩庚和范冰冰出演校园学生仔和社会熟女之间的姐弟恋,在合作之初就互称对方为“母老虎”和“狼崽子”。一时间,这一调侃的昵称就在剧组里流传开,并激发了李玉的创作灵感。《万物生长》有很多韩庚特写镜头,他的每个表情都特别对,这是因为在训练阶段就经常让摄影师拿摄影机对着他,告诉他是在胡拍。这是一个技巧,因为所有人都会下意识地排除镜头的侵入,这么做慢慢地韩庚会就觉得被摄影机对着一直很自然。对于影片,冯唐看了表示,非常开心。冯唐表示,李玉曾邀请自己客串片中一场车震戏,可惜那会儿他还在国外,路途遥远没赶回来。(此部分摘自百度)
【剧情简介】
秋水(韩庚
2015年4月16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