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散文:赶海

(2012-07-04 09:32:01)
标签:

杂谈

分类: 散文

  


在我的意识里,赶海是一件极为浪漫的事情。因为从一开始知道这个词,就是伴随着腥咸的海风,伴随着远方的涛声,伴随着孤寂的帆影,伴随着一轮鲜红的太阳,一起进入到我的想象里。然后,我便看到一群赤脚的渔家儿女领着更小的弟弟妹妹走在海滩上,他们有的拎着小桶,有的拿着小铲,有的拿着抄网,一路上在湿湿的浅滩留下杂乱的脚印,不停地捡拾着海潮退去后留在浅滩上的鱼虾、螃蟹、海星、贝类,以及许多我想象不出来的海产品……小时候村子边有一口大的池塘,生产队曾经在池塘里养鱼,还特意派一个人看管。这个老实人每天都给鱼打来青草,在池塘边的柳树下剁碎了,然后撒到水面上。看着鱼游来争食,水面上非常热闹。后来生产队清塘,把打上来的大鲤鱼、大草鱼都卖掉了,每家还分一条四、五斤重的鲢鱼,和一些小鲫鱼。然后池塘里就让人随便摸鱼了。浅浅的水,人们挨着脚窝地摸,当直起腰来时,手里必定攥着一条鲫鱼,或是双手掐着一条鲤鱼。在我最初的印象中,赶海也和在池塘里摸鱼没有什么两样,该是一件多么快乐开心的事情啊。

十年前我第一次看到海是在北戴河,那时已经是十月份,水已经很凉了,没有下水。虽然早上在海边走过,但是除了湿湿的水印儿和细碎的贝类的残片,几乎什么也没有,也没有看见赶海的人。后来几次看见海,却都没有去赶海,也不知道真正的赶海是什么样子。

见识到赶海是这次去辽宁葫芦岛市的绥中县万家镇的一个叫止锚湾的小村,这里是渤海湾的北部了,在山海关的东边。他们宣传自己的时候称为“东戴河”。我们住下来,走不到二百米就到了海边。而当我们要乘船出海,竟然从小村开车要走十几分钟的路程,才来到码头。然后坐渔船进海,去海里转了一圈。先是从许多圆圆的浮标中穿过,然后就靠近了海中停泊着的巨大的轮船。回来的时候,那些浮标中有渔船正提出一袋袋的扇贝,原来这里是珍珠养殖场。

从海里回来,到住处换上泳衣走向海边,当走进海里时感到水温很高,然后就继续往里走,才发现这里的海水很浅,就一直往里走,往里走,走进去四五百米,水才到腰际。难怪想乘船要走出去那么远。在这样浅的水域游泳高手根本发挥不出水平来,而我们这些旱鸭子倒是敢扑腾几下。于是我就想起一个笑话,到岸边就跟同伴们说了:“问:听说你下海游泳了,水怎么样?答:咸的!”于是大家开心地笑了。

第二天早上,天一亮我就来到了海边,一眼望去,斑驳的海滩延伸到很远很远,一处处低矮的水洼时断时连,这里要是有鱼虾真的可以随意捡拾的。远远近近已经有人在水里慢慢地走着,不时弯腰捡起什么。我走进水里,却跟我想象中的赶海完全不同,这水中只有不到一寸长的小银鱼,身子还是透明的,如果它不动的话,你根本就发现不了它的存在。而当你想要捉一条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它们非常的机警,不仅游得极快,而且自我保护的本领也极强。水底泥沙上有许多小洞,不知道是什么水生动物钻的,现在都成了小鱼的家园,只见小鱼尾巴一闪就钻了进去。水里除了这些小鱼,还有就是比一分硬币还小的和蜗牛一样形状的海螺丝,谁看了都不会要的东西。偶尔有螃蟹,只是纽扣一般大小,最大的也不过小象棋子那么大,在水里游走的很快,不易捉到。根本就没有我想象的那种至少也巴掌大的鱼,更别想小时候在池塘里那样双手掐着鲤鱼的两腮举到胸前,看着鲤鱼银亮的身子来回甩动的场面了。难道是我走的近吗?我就继续往更远处走去。

远处,几条浅黑色的带子,那是浅滩;几串圆圆的黑点如巨大的珍珠项链,那是浮标;海面明亮光鲜一片,太阳正照在上面,细碎的波光在闪动;更远处,搁浅的渔船成了一个极具特点剪影。就是在那些凝滞不动的造型中,有四五个很小的黑影在动,那是渔民,是真正的赶海人。

伴着越来越高的太阳,那些人也越来越大,越来越近,我不由得向他们走去,想看看他们的收获。最先回来的是一对夫妻,都是黝黑的脸膛。男人的腋下夹着像纱窗冷布一样的细密的网,手里拿着水桶;女人手里拎着一个塑料袋子,我看到在塑料袋子里面全是我在水中看到的那种小鱼,大约有七、八斤重吧。

我问:“这是你们一早上打来的?”

女的说:“是呀。”

我问:“怎么没有大一点的啊?”

男的说:“没有大的,就是这些。”

我问:“这鱼叫什么名呀?”

“沙鱼根儿”女的说完捂着嘴笑了。(这只是发音,我猜想这是在海里沙面上的鱼,应该是“沙鱼”吧?至于“根儿”,应该是“小”的意思。)

说完他们两口子急忙走了,他们还要把这些小鱼儿卖掉。

真正的赶海人,收获的也是这些很小的浅海的小鱼。

大潮来时,有多少生物来到海岸?而大潮退去,留在海边浅滩的只有这些小鱼。这些小鱼随着水的退却,一直在寻找着水的方向。当没有水的时候,它们细小的身体竟然可以像小虾一样弹跳起来,一次次的弹跳,直到重新落入水中,或是钻入泥中的小洞里,等待几个小时后下一次大潮的到来。那些大一些的鱼并没有随着潮起潮落迷失了方向,而游到近海来。大自然赋予万物生灵一种生存的智慧。

这次到海边的旅游,使我重新认识了赶海!

 

                       201273星期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