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杂感:鲁迅的两株枣树

(2012-05-29 14:35:58)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感 随笔

很早就听人议论过鲁迅的两棵枣树,哪两棵枣树?就是《秋夜》里的两棵: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有人便愤愤地说:“这不是废话吗?直接说有两株枣树不就完了!”

有人便附和:“是呀,大师也不过如此。”

还有人说:“这样写字数多,可以多赚稿费。”

更有人说:“这也就是鲁迅,要是我写就不行了。编辑都这样,名人写得再差都是好的,没名的怎么写也不行。”看来这是个写作的人。

……

其实,还真让这个人说对了,不过只说对了一半:“这也就是鲁迅”,后半句就没有必要去讨论了。

为什么说“这也就是鲁迅”这半句说对了呢?因为也只有鲁迅才能够这么写!

呵呵,我这样说肯定得罪人,认为我是在虚捧鲁迅。其实鲁迅是不需要谁去捧的,他的创造就摆在哪里,不必谁去捧!

有人会说:这样说来你对这两棵枣树有见解?是的。

请看我喊人:“你们两个过来。”于是过来两个人。

我再喊:“你过来,你也过来。”于是也过来两个人。

有区别吗?

有!区别不在最后过来几个人,而在于过来的这两个人原来在哪里?

第一句:“你们两个”,说明他们是在一起的;第二句:“你……你也……”,说明他们没有在一起。

好了,回到鲁迅的两棵枣树,现在应该知道这两棵枣树是不在一起的。

在不在一起有区别吗?有!

在一起就说明它们之间还有联系,至少视觉上是这样,还可以互相对视,哪怕作为植物也还是比较近的;而不在一起呢?就没有任何关系,你是你,我是我,没有一点交流。更何况这还是在墙外的树呢?给人的感觉是什么?冷漠!只有冷漠!孤独,还是孤独!

想想鲁迅写作《秋夜》时的郁闷与压抑,我们就会明白这种冷漠与孤独。他在《野草》的“题辞”中,第一句就说:“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不是吗?在那种冷漠的环境中,你还能怎样?哀莫大于心死,当人们已经不会生气不会呐喊不会愤怒不会哭也不会笑时,已经没有了任何情感,犹如行尸走肉。这就是鲁迅对于他所生活的时代的真实感受。

这样读来,文章开篇的这两棵枣树,就已经让我们感到了彻骨的寒冷与孤寂。短短一句话,气氛就已经形成,真是那句话——“这也就是鲁迅”,是呀,也就是鲁迅有这样的大手笔,营造气氛如此得心应手。

假如你就是读故事,就是看热闹,那你就不必去讨论大师的写作;假如你还自认为是个写作的人,还知道什么稿费,还知道什么有名没名,那你就是没有心肝,只有没心肝的人才不会用心去解读大师的作品。

2010518日星期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