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结合中国国情推动房地产业“绿色”进程
冯国亮
昨天下午与全经联同仁做客新浪发表“房地产行业大转型”的观点,聆听张雪舟与黄玺庆的发言很有收获,经过这几年逐步的积累,目前为止已经有多家学术机构,协会组织授予我研究员,专家组成员等学术资格,这让我有了更多研究、发表观点及与专家们交流的机会,最近有一些社区要进行绿色改造,业主委员会授予我绿色顾问,指导他们开展工作,这也让我有了更多实践的机会,对于大家的帮助与支持深表感激。
对于为何发展绿色建筑道理我不想讲得过多,只讲一点,一般人们在室内滞留时间长达90%,我们不是在自己家的房子里就是在别的建筑中,绿色建筑能够提高生活品质、保障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发展绿色建筑惠及人人,不仅行业内的人应该关注,就是全社会每个人都值得关注。
昨天我和十位国内知名的绿色建筑专家一起聆听美国绿色建筑协会缔造人,Leed标准委员会主席罗伯特先生所做的《LEED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培训及研讨中美绿色建筑标准比较,目标就是寻求中国本土化的绿色建筑解决方案。通过学习及与专家们交流让我很受启发,之前我也发现绿色建筑在推进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阻碍了绿色建筑的发展,今天上午我做了归纳总结,主要有五个方面问题:即市场、制度、技术、行业、推广。由于时间关系这里仅就房地产行业的问题与大家进行交流。
很多人都常把把绿色节能建筑推进缓慢的责任推给开发商,我认为这是不合适的,房地产行业才十几年光景,还处于初级阶段,与其它行业相比专业化程度不高。
目前对开发企业而言,最主要的还是绿色建筑的帐算不清楚,绿色建筑与普通建筑相比收益在哪里,有多少,没有人能说得清楚且让人信服,从而导致利益驱动不足,同时目前样本不多,已建绿色建筑大都为高端项目,采用国外的新技术体系,价格偏高,造成了绿色建筑贵族化倾向与意识,这很容易让大家陷入误区,与推广绿色建筑的初衷不符。
不过,很多前瞻的房地产企业万科、招商、万通、绿地、瑞安等已将绿色生态作为公司品牌的发展方向,希望在这次大转型中占据有利位置,形成竞争优势,成为新阶段的领导者,这是很好的趋势。
房地产行业实践绿色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推广绿色地产开发理念,新城镇建设就是要推广生态城模式,从房地产开发的角度而言,可以将绿色建筑、绿色地产、生态城三合一,从而形成广义绿色地产的理论体系,从而更好地指导开发建设,这也是目前我正在做的工作。
此外目前从事建筑节能环保等相关政府部门、学术机构、产品与设备厂家众多,国内外相关技术标准体系也令人眼花缭乱,因此在众多部门、机构、标准体系、部品与厂家中如何做出最适合的选择,有针对地制订公司的绿色产品标准化体系,寻找出最适合的解决方案也是一道崭新的课题。
如今绿色消费观念初步形成,政策不断出台利好措施促进市场发展,加之部分开发企业的实践与绿色品牌建设,多方面效应的良性组合正在加快房地产行业的“绿色”进程。很多专家也提出道理很清楚,但为什么这么多年发展还那么慢呢?确实如此,历史往往不是按照道理逻辑发展的,而是利益博弈的结果,发展绿色建筑,实践绿色地产需要重新设计管理、开发、评估与交易等体系,这个过程不会一蹴而就,但事物变化总有着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危机并爆发释放,危机就是机遇,对于建筑行业而言更是如此,例如近来的几场火灾让全社会都高度建筑防火问题,去年地震让大家想到建筑抗震性能问题,六年前的非典让大家意识到建筑通风问题的重要性,还有太湖蓝藻爆发提示我们注意饮用水安全问题,可以讲每次危机都把建筑行业向良性的轨道上又推进了一大步,很多专家学者呼吁几年十几年都没有解决的问题,一场危机过后,很顺利地就解决了。
因此建议大家不要着急,没准哪天来一场新的危机可能会把绿色建筑推到一个新的高度,还是让我们做好准备吧。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我相信中国房地产绿色进程一定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最新文章:
楼市展望——病树前头万木春
欢天喜地奔牛年——09年会新观察
2009新年寄语——红军不怕远征难
绿色地产: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发展绿色建筑 营造理想人居
未来楼市更有可能走出"U"字形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企业领袖年会中的思考
成熟居住区的基本特征
科技地产——引领房地产业升级新方向
顶级写字楼的产品标准与发展趋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