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非洲植被简介

(2014-11-07 08:27:31)
标签:

旅游

知识/探索

分类: 非洲常见植物

非洲位于亚洲的西南面。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与欧洲相望,东北角习惯上以苏伊士运河为非洲和亚洲的分界。大陆东至哈丰角,南至厄加勒斯角,西至佛得角,北部至吉兰角。面积约3020万km2(包括附近岛屿)南北约长8000km,东西约长7403km。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0.2%,次于亚洲,为世界第二大洲。非洲植被简介

气候:非洲有“热带大陆”之称,其气候特点是高温、少雨、干燥,气候带分布呈南北对称状。赤道横贯中央,气温一般从赤道随纬度增加而降低。全洲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的地带约占全洲面积95%,其中一半以上的地区终年炎热,有将近一半的地区有着炎热的暖季和温暖的凉季。埃塞俄比亚东北部的达洛尔年平均气温为34.5℃,是世界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地方之一。乞力马扎罗山位赤道附近,因海拔高,山顶终年积雪。非洲降水量从赤道向南北两侧减少,降水分布极不平衡,有的地区终年几乎无雨,有的地方年降水多达10000mm以上。全洲13的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不足200mm。东南部、几内亚湾沿岸及山地的向风坡降水较多。


非洲植被简介

非洲植物种类十分丰富,多达40000种以上。从植被的形成历史及其区系成分上看,非洲可以分为三个植被区:包括撒哈拉沙漠在内的北部是全北植物区,奥兰治河以南是好望角植物区,两者之间是古热带植物区。非洲植物区系的全北区,在地域上和南欧、西亚邻接;在形成历史上也大体相同,它们都可以溯源至第三纪早期,后来都经历过冰期气候的冷化和间冰期内的干化;所以在种类成份上,彼此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非洲植被简介

古热带植物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包括撒哈拉大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马达加斯加岛、本区终年炎热多雨,季节变化不明显,植物全年生长。气候条件在很长的地质时期内几乎无多大变化。植物区系特有科、属较多,组成本区热带雨林、季雨林和稀树草原的40多个特有科中最著名的有苏铁科(Cycadaceae)、猪笼草科(Nepenthaceae)、芭蕉科(Musaceae)、鞭藤科(Flagellariaceae)、露兜树科(Pandanaceae)、龙脑香科(Dipterocarpaceae)、大花草科(Rafflesiaceae)、姜科(Zingiberaceae)等。

好望角植物区又称开普植物区,简称好望角区。位于非洲西南端沿海一狭窄地区,北界沿奥兰治河延伸,东以德拉肯斯堡山脉为界,长约800km,宽约80km,是世界最小的植物区。气候与地中海沿岸相似,植被以常绿硬叶灌木占优势,植物区系种类和特有成分十分丰富,有GrubbiaceaeRoridulaceae7个特有科,210个特有属及3000个特有种。最典型的有牻牛儿苗科(Geraniaceae)的天竺葵(Pelargonium hortorum)、酢浆草科(Oxalidaceae)的酢浆草(Oxalis corniculata),肉质植物有日中花属(Lampranthus),木本植物山龙眼科(Proteaceae)有262属,杜鹃花科(Ericaceae)石楠属(Photinia)有460种。


非洲植被简介

非洲比较典型的植物在热带雨林地区有名贵的紫檀Pterocarpus indicus)、桃花心木Swietenia khaya)等树木及油棕Elaeis guineensis)、咖啡(Coffea canephora)、可可(Theobroma cacao)、三叶橡胶(Hevea brasiliensis )、香蕉(Musa nana)等经济林木。在热带稀树草原区,有猴面包树(Adansonia digitata)、棕榈Trachycarpus fortunei)。在荒漠地区动植物贫乏。北非绿洲中有椰枣Phoenix dactylifera),西南非洲沙漠中有百岁兰Welwitschia mirabilis)。在北部地中海沿岸有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无花果(Ficus carica)、油橄榄Olea europaea)等,南端开普区有银桦(Grevillea robusta)、水仙(Narcissus tazetta)、多种百合花(Liliaceae spp)等观赏植物。马达加斯加岛上有旅人蕉Ravenala madagascariensis)等特有植物。加那利群岛上还有特有的龙血树Dracaena spp)等。

非洲植被类型的分布和气候类型的分布大体保持一致。气候带的分布显示以赤道为中轴、南北两半球对应,向高纬度递交,植被带的分布也就具有相同的趋势:中间为赤道热带雨林,南北两侧依次排列着热带稀树草原、热带草原、热带荒漠、亚热带草原和亚热带常绿硬叶林。这些地带内的山地高原具有因高度而产生的气候,从而也滋生繁育着与当地气候相适应的植被类型;在海拔足够高的地区,出现明显的垂直带谱。


非洲植被简介

1.赤道热带雨林本植被类型的分布区与赤道热带多雨气候区一致。

本区的植物都属热带种类,种数在30000种以上,现在新种仍在不断地被发现。在区系成分上,本区与热带亚洲和热带美洲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从密切的程度上看,与亚洲的关系超过与美洲的关系。例如在非洲大陆和马达加斯加岛上的234个种子植物的科中,与亚洲共有的为200个,与美洲共有的只有186个。甚至在西非也可看到它和亚洲的联系胜过同美洲的联系:它和亚洲共有的科为164个,与美洲共有的为156个。这样比较的结果,使人们想到除大陆漂移之外,还有其他因素也曾影响这些区系之间的关系。

本区植物种类成分的特点是多高大的乔木。不过乔木种类虽多,形态却很类似:树干细长而直,在接近树梢处分枝,具板状根,树皮平滑而薄,叶大、暗绿色、全缘、有革质。雨林内植物群落的层次结构复杂,一般可分出三层,少者二层,多者四、五层。最上层是高达40—50m的大树,它们树冠不相连接,高低参差不齐;树干基部离地面3—5m处生出板状根,向外延伸达数米之远;树根入土不深。
第二、三层乔木高约20—30m,它们林冠郁闭,造成林下的阴暗潮湿的生境。
藤本植物繁多是雨林的另一特征。它们以乔木为支柱,向林冠攀缘生长,以争取阳光。它们种类很多,数量最大的是蝶形花科。木质藤本植物茎粗达20—30cm,长可达240m以上。

附生植物除温带也有的藻类、苔藓、地衣以外,还有蕨类和兰科等有花植物。它们以乔木、灌木、藤类的干、枝、叶为立足点,依靠根系的特殊适应性采取得必需的水分和养料:例如兰科植物的气生根就能在阵雨时快速吸水。在比较郁闭的雨林中,附生植物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层次较高;如果林冠比较开朗,则附生植物数量较少,分布层次也较低。雨林内老茎生花现象很普遍,主要发生在下层乔、灌木和藤本上:如可可、可乐果(Cola acuminata)等。
在雨林的南北边缘,旱季长约2—3个月,上层乔木中落叶树种增加,但下层仍以常绿树种为主。下扎伊尔的马永贝丘陵区年雨量减至1200—1400mm,旱季约5个月,但干燥的程度为浓雾所减轻。那里的森林上层乔木中就杂有一些落叶树,下层仍是常绿树。这类森林可称为半常绿林。

非洲植被简介

喀麦隆南部桑梅利马(Sangmélima)的雨林内树种繁多,结构复杂,生境阴暗潮湿。大部分植物都是木本、藤本及附生植物,优势种不明显。乔木层约3—4层,下有高灌木、小灌木、高大草本、以及半灌木和矮草、蕨类等许多层次。林内郁闭度达95%以上。上层乔木高约30—50m,但株数少,树冠不连接。中层高20—30m;下层约为20m。这两层是雨林的主体,树冠紧密相连。枝杈上繁育着多种寄生和附生植物。

在几内亚湾沿岸一带大部地区都有丰富的雨水,但有明显的少雨季节,所以树种比较少,乔木高度比较低,上层乔木中有些在少雨季节落叶,林层结构也比较简单,藤本及附生植物的数量也比较少。林中优势树种比较明显。
马达加斯加岛东北部也是热带雨林区,在安通纪尔湾沿岸的残存森林中上层乔木高约25m,主要树种有橄榄(Canarium album)、蒲桃(Syzygium jambos)等。随着地势的增高,温度降低,稳定温度增高,树木仍然茂盛,但高度在20m以内。树身上长满附生植物。树种都是暗绿色常绿树,分散、混杂,同种聚生的情况很难见到。

非洲赤道热带森林区沿海的河口和泥质海湾地带有红树林繁育。它们由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组成。大陆东岸及马达加斯岛的沿岸红树林种类较多,约有20多个种,其中有红茄冬(Rhizophora mucronala)、海榄雌(Avicennia marina)、海桑(Sonneratia caseolaris)、榄李(Lumnitzera racemosa)等。


非洲植被简介

2.热带落叶阔叶林在赤道热带雨林区的外侧,雨水减少,年总量不超过1200—1300mm,干季延长至5—6个月。这里植物具有明显的旱生形态。森林由干季的落叶阔叶林组成,树高8—20m。树种少,常见大片的单优林。林冠稀疏而又高下不齐。由于林下光照较强,灌木及草本生长茂盛;又因林内温度减低,附生植物极少,藤本则几乎没有。

林内树种以豆科的最多,主要林型有短盖豆(Brachystegia laurentii)、龙脑香(Dipterocarpus tubinatus)、紫檀等单优林,以及它们和金合欢(Acacia spp)、红豆树(Ormosia spp)、合欢(Albizia spp)等组成的混合林。
本林区在雨林以北、以东的部分,由于雨量向北、向东遽减,宽度很狭而呈条带状;在雨林以南的部分则宽度很广,从加丹加一直延伸至赞比西河谷。
马达加斯加岛西部也属这类林区。


非洲植被简介

3.热带稀树草原 热带稀树草原的分布区和热带干、湿季气候区一致,从北、东、南三面包围热带森林区,轮廓略如马蹄形。
本区雨量的地区差异很悬殊,接近森林区的部分多达1500mm,接近半荒漠的部分少到不足200mm。全区都有一个明显的干季,其时期自4个月至半年以上。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植物都具有适应干旱的形态特点:叶坚硬、有毛茸、能自动避开炽烈的阳光,树皮很厚、有的树干内能存水,灌木的根系庞大以便吸取水分等等。
非洲的热带稀树草原是世界同类植被中发育最典型、分布区最广的。它的主要植物成分是草类,其次是稀疏程度因地而异的乔、灌木。根据种类结合的情况,它又可分为三个亚类。
1)乔木稀树草原,它分布在雨水较多、干季较短的地区。禾本科的草类高约1m,密生成丛,草原上散生一些耐旱的乔木和灌木,主要的乔木树种是伞状金合欢(Acacia spirocurpa)和猴面包树。猴面包树形态特殊,最高的达20—25m,最粗的直径达10m,树干内最大的蓄水量达50m3,树冠的直径最长的达100m。它的果实是猴子的喜爱的食物。
2)灌木稀树草原,它分布在雨量更少、干季更长的地区。本亚类同前者的区别是木本植物中以带刺的灌木为主,而乔木则不仅数量很少,植株的高度也小。
3)禾草稀树草原,它分布在年雨量不及200mm、干季长达半年的地区。主要的植物成分是高大的禾本科草类,有些草的植株高达1.5—3.5m。最普遍的草类有须芒草属(Andropogon)、黍属(Panicum)、绿草属(Chlora)、雀稗属(Paspalum)、狼尾草属(Pennisetum)等。草丛之间非常稀疏地生长着一些小树。


非洲植被简介

非洲植被简介

非洲植被简介

4.热带、亚热带荒漠和半荒漠本区的分布和干燥、半干燥气候区一致。由于自然环境所提供的水分很少,植被极其稀疏,有广大的裸露地面。植物种类贫乏,分布最普遍的是禾本科草类和灌木。它们具有特殊的适应干燥气候的机体形态和能力。例如强大的根系能深入地下10m以上,并且有极大的渗透压(100—160大气压)以便吸取水分;有些植物具有肉质茎叶以储藏已经取得的水分;叶面小而硬、有的呈刺状,表皮厚、上面生有绒毛、或具蜡质,有的则以茎代叶进行光合作用,这都是为了减少体内水分的损耗。植物的高度一般不超过30—40cm,在极干燥的年份仅有1—2cm。它们的生长期一般为2个月,最短的生活周期只有20天。
植物的数量,和当地地表物质的物理性状有密切关系。疏松的沙质荒漠中植物最多,其次是砾质荒漠,最少的是石质荒漠。在沙质荒漠中,半固定的沙丘区又多于流沙区。
从种类成分上看,沙质荒漠区的植物以白刺(Nitraria spp)及柽柳(Tamarix spp)为多;砾质荒漠区以沙蓬(Agriophyllum spp)及沙拐枣(Calligonum spp)为多,石质荒漠区的典型植物是多刺的垫状灌丛,另外还有苔藓、地衣等常以厚密的层片覆盖局部地段的岩面。至于曾经积水的盐质荒漠区则有猪毛菜(Salsola spp)、碱蓬(Suaeda spp)、盐爪爪(Kalidium spp)等。


非洲植被简介

非洲植被简介

5.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和灌丛本区分布在地中海型气候区内,夏季的干热,使植物具有旱生的形态特征;冬季的温湿,使植物常绿不凋。
北非本类植被主要为栎林、油橄榄矮林和灌丛,主要分布区为阿特拉斯山的山麓地带。山地西段气候湿润,主要为栓皮栎林。栓皮栎高约10—15m,干粗、枝多,林中混生有岩蔷薇属(Cistus)等树种,藤本植物很少。
栓皮栎林被破坏后,代之而起的是硬叶常绿灌丛,主要种类有灌木栎(Quercus coccifera)和欧瑞香(Thymelaea passerina)等;草木以阿尔法针茅(Stipa tenacissima)为主。
油橄榄林主要分布在阿特拉斯山北侧的河谷地带,分散在灌木丛中,灌木和草本植物的种类,与栓皮栎林迹地上的次生灌丛类似。
南非本类植被主要为山龙眼(Helicia spp)、欧石楠(Erica spp)矮林和灌丛。灌丛的结构和外貌近似北非的硬叶常绿灌丛。乔木很少,有海岸松(Pinus pinaster)等;草本有黄茅(Heteropogon contortus)、画眉草属(Eragrostis)等。

本区是许多名花的原产地,由此外移的有百合科(Liliaceae)、石蒜科(Amaryllidaceae)、鸢尾属(Iris)、天竹葵属(Pelargonium)、罂粟属(Papaver)等美丽的花卉。


非洲植被简介


非洲植被简介

非洲植被简介

非洲植被简介

6.山地植被这是在山地气候的影响下形成的植被;它和邻近的低平地区的植被类型不同,但在种类成分上有亲缘关系。在海拔较大的山地可以出现明显的垂直带谱。例如喀麦隆山的森林带从山麓上升到2500m,再上即递变为高山草地和苔藓地衣,山顶是裸露的岩石。
再如,阿特拉斯山的中下部为亚热带常绿针叶混交林,主要树种有阿列波松(Pinus halepansis)、紫桧(Juniperus phoenicea)、北非雪松(Cedrusa tlantica)、栓皮栎等。
德拉肯斯堡山地南段海拔2000m以上的高地的植被是温带草原,草原上没有乔木;在坡度稍陡处有少量灌木散生。


非洲植被简介

非洲植被简介

非洲植被简介

非洲植被简介

非洲植被简介

非洲植被简介

7.草本沼泽这是在低洼积水地区过分潮湿条件下形成的植被,白尼罗河下游盆地及乍得湖西南部都有广大面积,尤以前者为甚。纸莎草(Cyperus papyrus)是普遍的植物,高度可达1—4.5m,是优良的造纸原料。另外还有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香蒲(Typha orientalis)等多种草类混生。
非洲植被简介

非洲植被简介

非洲植被简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