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风得意屯溪路
李云胜 文/摄
大建设时代,文字的记载总是滞后于现实的变化。从资料上看,屯溪路东起裕溪路,西到金寨路中段。全长3948米,宽6—10米。那其实早已是过时的老黄历了。
率先打造的通畅一环
驾车在合肥的道路上行驶,最畅快的除了金寨路高架桥和长江西路高架桥,应该就是屯溪路了。
屯溪路作为合肥一环路的组成部分,在打造畅通一环工程中,率先修建好与宁国路、梅山路等交口下穿道路以及南薰门立交、金芜屯立交、五里墩立交,加上正在建设的马鞍山路高架桥。在这条路上走一遭,那感觉就是一个字,爽!
庄先生家住在和平路,单位在蜀山区政府。每天早晨开着私家车上班,屯溪路成了必经的道路。以前,从家里到单位,仅仅需要10分钟左右,全路段只有与巢湖路、马鞍山路、宣城路交口处有红绿灯。
“现在屯溪路桥在修,马鞍山路高架桥已经初现雏形,上班要绕道芜湖路、宣城路,再拐上屯溪路。”他详细地给我介绍屯溪路的路况。我问庄先生,为什么不直接走芜湖路?他说从宣城路上屯溪路,那以后的道路恰恰是一环最畅通的一段,要比从芜湖路走快得多。
2007年屯溪路拓宽改造时,我曾去过现场,当时的路边还有许多民宅正在拆迁,工人在进一步清理现场,原本茂盛的植被也已被挖起移植它处。听说完工后的屯溪路将会有双向10车道并行,这会使南一环道路更为畅通。
站在中间向两头张望
现在的屯溪路已经延伸到五里墩立交桥那里,而东边的起点裕溪路早已改回到原先的名字——合裕路。
合肥工业大学的退休教授王先生对我说,他们学校是1956年7月由淮南搬迁到合肥的。在此之前,也就是1955年,他作为学校基建部门的工作人员,先期到达那里建设校园。那时,屯溪路一带还是一片荒芜,只有几条简易的小路,根本没有可以跑汽车的马路。
盖教学楼、教室和教职工宿舍,都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上级对这所部属高等学府十分重视,专门修建了从现在的巢湖路至合工大的道路,全长1963米。王先生清楚地记得,将近两公里的旁,只有4间茅草盖的房子,其余都是田地和菜地。那时钱也值钱,修近两公里的马路,工程投资只花了720万元。
屯溪路可以说是逐段修建的,1956年7月,安徽省军区至金寨路那一段开工建设,全长1370米,也才花了559万元。
据王先生介绍,那一段原先因为距离老城近一些,人气稍微比东头旺一些,但也只拆了11间半的茅草房,还有10间草棚。我好奇为什么还有半间一说,他说合肥的农村民居习惯在房子的后边搭建稍矮一点的棚子,方言叫披厦,那次拆迁是当半间房屋补偿的。
参加屯溪路建设的人们回忆起那个火红的年代,至今还是记忆犹新。王先生说,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不久带来的新气象鼓舞了大家伙,尽管生活十分艰苦,但仍然充满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记得一位筑路工人写了一首打油诗:站在东头望西头,站在西头望东头,站在中间望两头,不是战友不聚头。
从繁华之地到东南岗
过了金寨路一直到“五里飞虹”,那里的变化连刚解放不久就到了那里的戴教授也感到惊奇,高架、立交、下穿……安徽医科大学门前的那一段屯溪路可以用立体交通来形容。
戴教授年轻的时候是上海东南医学院的主治医生,家里有钢琴、洋房,条件十分优越。但为了响应中共中央华东局“面向农村,走向内地”的号召,新中国成立不久就支援内地来到了安徽。先是到怀远,后随医学院迁到合肥。
那时,屯溪路安徽医科大学一带还是杂草丛生,坟冢遍地,当地老百姓称呼其为东南岗。那里距离德胜门虽然并不算远,但已经是名副其实的郊外了,一到晚上,黑灯瞎火的。夏天的夜晚原野里还闪着星星萤火,那是盗墓者随意丢弃的死人骨头发出的光。
因为年代久远,再加上上了年纪记忆力衰退,戴教授已经不记得屯溪路刚开始时的模样了。但还记得路边不远处有条小河,名字叫二里河。河上有座小桥,1956年建的可以过汽车。戴教授就是在那座小桥边和现在的爱人见第一次面的。
多少年过去了,如今,戴教授儿子的孩子也已经大学毕业了,但初次到江淮之间的这座小城印象俨然历历在目。不要说这座城市翻天覆地的变化了,就是家门口的这条屯溪路,也早不是当年的碎石子路可以比拟的,光是车流量就是过去的千倍,万倍……
手记
对我倾诉与屯溪路缘分的老合肥何止庄先生、王先生、戴教授,原安徽省建工局的张工说到屯溪路,也是眉飞色舞的。
1958年,张工被抽调到贯穿屯溪路的南淝河畔,在那里任修建砂石场码头的工程师。那时,合裕路至屯溪路桥那一段道路还没有修建,他每天都要绕道孝肃桥到工地上班。第二年,合裕路至屯溪路桥那一段道路建好通车,他却调回了局里。
不过,他的家还在原来的地方,每天还是要经过屯溪路,而且不用绕道,回家的路更近了。
张工说看到过我采写的环湖东路即西二环路,也看到了报纸上关于西二环路上指示牌往往有两个名称的困惑,他简单地为我解释了一下。
合肥的一环和二环东南西北环形路,除了有按照方位命名的路名外,还有另外一个名字,相对应东一环也叫全椒路,南一环也叫屯溪路,西一环也叫合作化北路北一环也叫濉溪路;而东二环的另一个名字是当涂路,南二环是东流路,西二环是环湖东路,北二环特殊一点,是砀山路和双七路组成的。
了解了这些以后,相信大家对路牌上标志就不会糊涂了。只是从方便外地来肥人员的愿望出发,建议相关部门在制作路标时,可以将另一个名字用括弧标注在下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