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丰路桥:那一段缓缓流淌的时光

(2010-11-18 11:59:26)
标签:

访谈

人文/历史

生活记录

文化

分类: 老记出更

长丰路桥:那一段缓缓流淌的时光长丰路桥:那一段缓缓流淌的时光
长丰路桥:那一段缓缓流淌的时光长丰路桥:那一段缓缓流淌的时光
长丰路桥
那一段缓缓流淌的时光
李云胜 文/摄

    南淝河流经合肥市区,那上面有许多漂亮的桥梁,其中,长丰路桥算是比较特别的。桥两端四个华表,端庄、大气,汨汨流淌的河水流经那里,仿佛也放慢了脚步,享受与桥梁擦肩而过的快乐。

桥下的渔歌唱晚

    我是听着“凤凰传奇”的《荷塘月色》走近长丰路桥的。望着桥下流水,嘴里哼哼着:荷塘呀荷塘/你慢慢慢慢唱哟/月光呀月光/你慢慢慢慢听哟/鱼儿呀鱼儿/你慢慢慢慢游哟/淡淡的淡淡的/淡淡的月光……
    不过,我是傍晚去那里的,月亮还没有爬上桥头的天空,桥下倒是一派渔歌唱晚的风景。两岸,齐刷刷地排列着好几拨垂钓的人,更好玩的是站在渔船上布网捕鱼的人,晃晃悠悠地用一块小木板依次把手里的渔网挑下水里,静等着雨儿往里钻。
    捕鱼者是我的“本家”,单名一个剥字,肥西人氏,祖宗四代都是巢湖上的渔民,他却向往省城的花花绿绿,将渔船用拖拉机运到了南淝河上。我问南淝河给捕鱼吗?他说不给,自己也是偶尔为止,并不完全靠捕鱼为生。
    我对李剥使用的渔船和渔网感兴趣,他热心地给我介绍起来。他要我看看渔船的形状像什么?我反复观察了一下,有点像个大盆,只是不够园。李剥路出朴实的笑容,告诉我这叫腰盆船,别看底部是平的,站在上面可稳当了,根本不用担心会翻船的。
    我又打量起他使用的渔网,他提溜起来给我看,一共有三层,两边的空大一些,中间的空只有三根手指宽,大一点的鱼儿一旦进到网里,那是跑不掉的,倒是小鱼儿容易漏网。李剥说真正的渔民是不会捕小鱼的,那是砸自己的碗饭。

第一座“山水文化桥”

    一座桥梁一定附着有自己特定的文化,设计和建设单位自然是最权威的解读者。不过,找到它的主人却没有那么简单。
    我在联系了市交通局、市建委、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后,终于得知长丰路桥的建设单位是市排水办。辗转采访上市排水办设施管理科副科长黄克荣先生,许多谜团才算解开。
    长丰路桥作为南淝河综合治理项目之一,是2002年动工的,那时,市里面提出要把南淝河打造成合肥的“塞纳河”的口号,围绕着美化、亮化工程,南淝河的“水文化”思路逐渐明朗、清晰起来。在那样的大背景下开工建设的长丰路桥,被决策者定位为“山水文化桥”。
    黄科长自豪地对我说,你在这座桥上走一走、看一看,会发现桥梁两侧护栏分别由36幅我省著名的“五山一湖”(即黄山、九华山、天柱山、齐云山、琅琊山、太平湖)风景石板名画组成,步行在长丰路桥上,如同身临其境,迎客松、飞来峰、醉翁亭、凤凰松、太平湖等美景将尽收眼底,充分体现了桥梁的山水文化特色,这在我省的建桥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特别是桥两端的四个华表,盘龙云天,那可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图腾。    我仔细观摩、欣赏,底座、蟠龙柱、承露盘和上面的蹲兽,雕刻得工艺十分精湛。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天安门城楼前的那对著名的华表,记得那有9米多高,与这里的相比,多了一个长云片柱。
    以前只知道华表主要放置宫殿前和陵墓外,也称为石望柱、神道柱,写这篇文章查了相关资料才知道,除此以外,华表还有道路标志的作用,以及为过路行人留言的作用,早在原始社会的尧舜时代就出现了。看来,长丰路桥两端的华表的树立是有章可循的。   
    不过,黄主任告诉我有一点遗憾,那就是华表的高度有点矮。当时修建长丰路桥的时候,南淝河两岸还是一片低矮的楼房,哪知才几年的功夫,近旁就耸立起好几栋高层建筑。远远望去,四个华表已经没有当初建设时的高大感觉了。

南北终于贯通了

    朱宽俊今年35岁,家就住在桥北边的皖化小区。他们全家是1996年随大别山区的三线厂搬迁到合肥的。那时,长丰路已经有了,但一条南淝河把它阻隔成两段,他们去河南边都是绕到东边的亳州路桥,感觉上非常不方便。
    旁边散步的刘大爷插话说,你们来的时候,这里算是开发过了。以前这一带都是人郢子和菜围子。我没有听懂,刘大爷用浓浓的合肥方言解释说,人郢子就是住人的村庄,菜围子就是菜地。那时,这边哪有这么多的楼房,都是一些茅草棚子,岸边有一条小土路,隔不远就埋着几只瓦缸,有的是用来装从南淝河里挑上来的水,有的是装粪水,都是浇菜地用的。
    一直到南边的琥珀山庄修好,这里还属于比较偏僻的地点。记得那时长丰路桥下的水也不深,只到胸脯那里。后来,疏浚治理南淝河,从河里挖上来的淤泥,正好填平了北边的一条小河流。
    刘大爷充满留念地说,他小时候这里的河水清得很,后来污染了,里面的鱼都不能吃。近年来治理得还不错,这里钓鱼、捕鱼的人又多起来了,相信再有两年,这里的环境会更好。
   
手记

    和长丰路桥的亲密接触要感谢去年的那次手术。
    离10月26日《江淮晨报》改版还有一个星期,仿佛冥冥之中有一种力量要我轻装应对未来的工作,那次胆囊结石的发作没有像以前那样几分钟后就缓解,而是让我不得不躺到武警医院的手术台上。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从能够起床,到医院大院里散步,逐渐可以出去走走了。百米开外就是长丰路大桥,那宽敞的桥面上如梭的车流、人流,将我封闭了几天的心情扯得敞亮起来。我依偎在桥栏杆上,放眼向西边眺望,远处的四里河立交桥在夕阳的映照下,像一道横跨天空的彩虹。桥下,水面上一艘小汽艇突突地犁出一道水痕,拖着一道道浪花拍向岸边。两岸的护坡绿草莺莺,有一对情侣坐在那里,幸福写在了脸上。
    那时,我对长丰路桥的印象是感性的,就像关在笼子里的小鸟被放飞到蓝天里,贪婪地想把桥上与桥下的风景全部都带走。这,或许是我今天撰写此文时仍然有点激动的诱因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