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柳丝
柳丝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382
  • 关注人气:16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民巷:历史与时尚相伴

(2010-07-15 12:02:45)
标签:

访谈

人文/历史

生活记录

文化

分类: 老记出更

人民巷:历史与时尚相伴人民巷:历史与时尚相伴
人民巷:历史与时尚相伴人民巷:历史与时尚相伴
人民巷
历史与时尚相伴

李云胜 文/图

    提起廖巷,新合肥人知道的不多,可要说人民巷,那些喜欢淘宝、逛街、寻找美食的少男少女们可是老猫上锅台——熟门熟路了。这条巷子最早是从长江路向南通到益民街,后来继续向前,一直与庐江路接壤。

还记得廖家巷吗

    不知道称呼人民巷为路好还是为巷好,老实说,作为巷子,它似乎宽了些;可作为路,好像又窄了些。不过它的年代却很悠久,说它是千年小巷也不过分,即使是隋唐时期,它也在庐州城的中心地带。而有文字记载起码是在清朝的时候,《嘉庆·合肥县志》上记载为廖家巷,一直到“文革”时才改称为人民巷。
    76岁的老合肥廖家楷先生已在这条巷子里生活了整整50年。听说我是来采写合肥老街巷的,他很热情地对我讲起了他小时候的故事。他说他年轻的时候,这条巷子每隔十几米就有一个木头电线杆,上面用柏油刷成了黑色,抬眼便是满目纵横交错的电线和晒衣绳,那时巷子没有今天这么宽,从两旁斑驳的木板墙上扯出的线上挂着的是全家老小刚洗的衣物。巷首巷尾都是纳凉的老人家,男人们搬个竹椅喝茶或下棋,孩子们在一边看,女人们忙着洗衣、淘米和打扫门庭。
    我问这条巷子过去叫廖家巷,是不是因为这里以前住着一户姓廖的大户人家?廖家楷先生回答说,那是好多年以前的事了,小时候好像是听家里大人讲过。但从他记事的时候起,人民巷的两旁就是一些低矮的平房。后来随着巷道的拓宽,平房都拆了盖起了楼房,周围逐渐形成了商业圈。那些老街巷里摆满了店铺,卖服装的,卖小吃的,整天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成了烧烤一条街

    记得20多年前,我到温州走了一遭,第一次在矮凳桥那里享受到了喝啤酒、吃烧烤的乐趣,觉得温州人真会生活。夜幕下的城市上空,漂浮着浓烈的海产品的腥味和刺鼻的孜然味,才明白什么叫灯红酒绿。而那时的合肥,一到晚上,街上行人就渐渐稀少起来,尤其是冬天,22点以后,街上“撂棍也打不到人”。可今天你再到合肥的大街小巷转转,22点以后,夜生活才刚刚开始。
    人民巷在合肥新市民的眼里可能是与宵夜二字联系在一起的,他们把它称作“大众化的精彩娱乐”。不一定灯红酒绿,不一定劲歌热舞,人民巷里白天的热气开始退却,车声开始消减,空气变得清凉,大家更有心情出来走走,品尝生猛海鲜、各式火锅、镬气小炒、粥粉面……
    不过,人民巷最有名的还数烧烤,夜幕降临,巷子里能看到大大小小的烧烤店,烤鱼、烤羊脆骨、烤玉米、烤青椒应有尽有,俨然成了烧烤一条街。网友“心情不错”在QQ对我说,那天下雨,我回家路过七桂塘菜市那里,老远就闻到从人民巷里飘来的烧烤味,好香!味蕾立刻翻动起来,看看手表,才10点不到,脚步忍不住往那里移动。  
    街口就有一家烧烤店,以前去过好几次。老板娘是个长得很像王菲的女人,每次都忍不住多看几下。老板人也很憨厚,对每个进去的客人都微笑地打声招呼:来啦!考点什么?
    听了“心情不错”的介绍,我特意选了个晴天的夜晚光顾一次,人民巷果然称得上烧烤一条街,那里的烧烤店是一家挨着一家,随便走进哪家店都会受到热情招待。我在那里吃到最为韩国人钟情的明太鱼。据说明太鱼是生活在江海两水中的鱼类,主要来自朝鲜半岛。它富含优质的维生素A和烟酸,特别是视黄醇,具有极好的美容防皱功能。建议女士们可以适当地吃一些。
    我惊奇人民巷的烧烤,那里不仅有传统的烤肉,马铃薯、芋头、茄子、青瓜、豇豆……一切你可以想象到的蔬果都来凑热闹了。

多了女人的气息

    人民巷除了美食,另一处风景就是满大街的美女。
    夏季的树荫下,斑斑点点的阳光洒在穿街而过的吊带裙上,迎面而来的是一位遛狗的少妇,白色的纯种德国牧羊犬在小巧的女人手里皮带的牵引下,显得有点高大。我在猜想,这一定是生活悠闲人家的全职太太,随风飘过的香水味道也是淡雅的,可能是刚从法国考察回来的丈夫带给她的礼物,那自然要张扬一次。
    说人民巷和女人们有缘,那是有讲究的,就像是挑水的娶了卖茶的,般配得很。从长江路进去一小截,向西一拐,就是合肥少女、少妇们钟情的女人街。廖家巷时期紧挨着的那里过去是小马场巷,据传当年那里十分空旷,为庐州城里的牧马场所。谁能想到,多年以后,这一带会变得如此繁华。
    钟琴以前的家就住在人民巷的省电台家属大院,她记得小时候的人民巷又窄又坑坑凹凹,偶尔有一辆车经过,立刻尘土飞扬;而下雨的时候又会变得泥泞不堪。路边的树到很多,许多都是可以吃的,有槐花、榆钱,还有桑葚。时不时的还可以看见街坊们散养的鸡鸭在悠闲地散步。那些调皮的邻家男孩,有的时候会拿着弹弓打那些家禽,吓得鸡鸭在屋顶、墙头上乱飞,真的应了那些老话“鸡飞狗叫”。
   现在经常还会去那里买东西,看着穿梭的车流、人群,以及一家挨着一家的茶楼、酒店、商铺,忽然有恍若隔世的感觉。


手记

    有人说女人好穿,男人好吃。我不知道别的男人怎样,我到外面游玩,寻觅当地特色小吃一定是主打内容之一。
    这几年,合肥逐渐也形成了一些美食一条街,比较有口碑的就有宁国南路龙虾、阜南路的小吃、官亭路的美食,当然,也包括人民巷的烧烤。
    我在人民巷里还寻觅到一道美食,那就是蟹黄小笼包。小笼包各地都有,但皮薄、馅大、汤浓却不是家家都能做到的。上海城隍庙的南翔小笼包自然最正宗,其以精肉为馅,不用味精,用鸡汤煮肉皮取冻拌入,现蒸先吃,汁多、味鲜,为当地小吃一绝。
    小笼包传入安徽后,在芜湖等江南城市还好,在我的老家六安,那味道已经被改良了,完全变成了咸咸的感觉,没有了海派美食的甜鲜味道。但人民巷里的那家小笼包维持了正宗的小笼包味道,尤其是蟹黄小笼包,把肉馅放入擀薄的皮内,顺边折十几个小褶,呈圆形,但不要把口捏死,让心露出,上面点缀黄灿灿的蟹黄,望着就有了食欲。再在小碟子里倒进镇江陈醋,放入几根姜丝,然后按照吃小笼包的口诀依次进行: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喝汤……若不得此要领,吃汤包时就“皮破汤漏”,显露出尴尬相。
    在人民巷闲逛,终于累了,还是回家吧。套用一句网络语言:江湖虽好,终非久留之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