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冲公园
合肥的“潘家园”
李云胜 文/图
上世纪80年代,在合肥东门五里井、蚌埠路(今长江东路)南侧,曾经的花冲苗圃被改建为花冲公园,从此,居住在合肥城东的市民有了休闲游玩的去处。几十年过去了,如今那里不仅免费开放,还自发地形成了旧货市场,是“疏”?是“堵”?一时间众说纷纭。
花姓人家的地盘
花悟鑫是合肥电机厂的退休工人,被招工前在家务农。他们的村庄一共有159户,503人,当时有耕地将近70亩。因为整个村庄大多姓花,而村庄又位于丘陵间的平地,自然就叫花冲。后来在附近建立公园,自然也就叫花冲公园了。
上世纪50年代末期,今天的花冲公园地段还是荒草遍地,合肥东郊林业工作站看中了那里,把它作为培育大型苗木的基地。花老回忆说,当时岗头上到处都是碗口粗的树木,有冬青、水杉和泡桐。到了1956年,那里的大部分闲置未用的土地又被公社借去生产蔬菜,少部分被当地农民陆续占用。
1980年,花冲公园正式成立,从郊区常胜大队购进了溜冰场地,1983年,建儿童乐园,1985年建服务楼,设招待所、餐厅、商店,并生产经营部分苗木花卉。1989年砌墙封闭公园。1991年建主干道及桥、亭,那时,公园总面积已经有160亩,其中绿地138亩,水面22亩。
花冲公园管理处主任周勇先生向我介绍说,既然叫花冲公园,那么在地形和种植规划上就充分体现“花”与“冲”的特点,主要布局体现自然冲坡势为骨架,以植物造景为主,突出花卉特色,保持四季有花的现代中国园林风格,建筑形式以现代派为主,并结合地方特色。2001年12月,公园园总体调整规划编制完成,分为主入口广场、陆地游戏区、水上乐园、花鸟鱼虫宠物园四大部分,公园发展定位为以游乐性质为主的专业性游乐园。
一个宛如仙境般的地方
说花冲公园宛如仙境是网友胡静怡的原话,她说到花冲公园自然会想到它的美景。那里花草很多,树木葱茏。春天的时候,水杉长出了新叶,柳树发出了嫩芽,小草探出头来,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夏天的时候香樟树散发着阵阵
清香,小草一个劲得往上窜,脱下嫩绿的旗袍换上深绿色的裙子;秋天到了桂花那沁人心脾的 香气让过路的人赞叹不已……
我是去年冬天陪一位外地朋友去的花冲公园,虽然隆冬腊月,但出来摆摊的依然不少,尤其是摆书摊的。记得那天一早就开始下雪,路滑难行。出公园时一辆装满旧书的三轮上斜坡时上不去,我们跑上前去助了一臂之力。还和那位驮旧书的老板聊了几句,知道他姓王,临泉县人,在花冲公园摆书摊已经有几年了。我们问他房租每月多少,一月可能赚几个。他说房租90,摊位费20,不算贵。平时晚上就在路边卖卖,城管的来了就跑。星期天上午在花冲公园,生意还可以,吃喝没问题。
外地朋友是南方人,没见过下雪,一个劲地夸雪中的花冲公园美极了。我说春天的时候更好看,一眼望去,满眼都是绿的海洋:绿水、绿树、绿草与蓝天互相辉映,十分优美。玩累了,便在树林里的草地上休息,凉爽的风吹拂在脸上,你会想起一个成语:心旷神怡!
我带他连续游玩了合肥市内的好几处公园,末了,他评价说还是最喜欢花冲公园,它既有逍遥津公园的游乐设施,也有包河公园的蓝天碧水。我说,过些日子你再来,那里保证和裕丰花市一样花草争艳。
公园里的“大卖场”
花冲公园和合肥别的公园还有一点不一样,那就是公园里自然形成的“大卖场”,合肥人俗称其为“狗市”,其实经营的品种包括花鸟鱼虫、古董字画、旧书刊、各种宠物及各类日用百货等,是目前安徽省最大的同类交易场所。每周日上午开市,九十点钟时人流达到高峰,四处人头攒动,通道上挤得水泄不通,电喇叭发出的叫卖声此起彼伏,中午12点左右人方散尽。
“大卖场”在方便群众的同时,也存在带来了一些扰民问题,如游医、赌博、算命等现象,大家一致认为,一方面花冲公园是合肥东部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大卖场”的身份与公园定位有矛盾,大量摊点侵占市民公共绿地,而一到周末近2万人在此“赶集”,包括大型犬在内的诸多犬类穿走其中,一旦发生咬人、踩踏事故,后果不堪设想。特别是一些音像、出版物摊点本身就是不合法的,取缔这类摊点合情合理。
但也有人不赞同简单地取缔这个“大卖场”,而应该采取“疏导”的办法。花冲公园一位姓钱的工作人员说,因花冲公园位处于城乡结合部,交通便捷、人流量大、周边都为成熟社区,旅馆业、餐饮业发达。1994年8月,随着“宠物市场”的迁入,更有许多小商贩、小商品及旧货的进入。十几年来慢慢地自然形成了旧书刊及玉器等小商品交易市场,自发形成每周日安徽省区域内最大的集市性公园:即旧书刊、古玩玉器、字画、瓷器、钟表杂件、宠物、日用百货等旧货交易市场。现河南、山东、江苏、江西、湖北、湖南、浙江等省商贾摊位逾千个,每到周日花冲公园内人山人海、一片繁荣景象。弥补了市中心城隍庙古玩市场因地域的限制而产生的不足,活跃了合肥市的旧货交易,扩大了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渠道,满足了古玩市场交易的需要,同时也是来肥外国友人和全国各地游客旅游观光的一大景点。
手记
花冲公园的面积其实并不大,在合肥众多公园中算小的,但游客密度却排在首位,特别是星期天,公园里人山人海,单是进出公园可能就要花上你不少的工夫。许多人逛花冲公园都是冲着公园内的露天摊点去的。
那里的书市开的很早,一般书摊在6点前就已经准备好了。书摊的规模有大有小,卖的书也是良莠不齐。但时不时还是可以淘到一些好书的。我的老乡吴秀俊是一家小学的老师,又一次逛那里的旧书市场,在书摊上看到一本《合肥市地名录》,当时以38元买下,在家里的书橱里躺了好几年。去年我接受“晨报地理”采写任务,到处收集相关资料,没想到那本书派上了大用场。
去年,花冲公园由于乱摆摊者众多、卫生状况较差将被整改的消息一经媒体报道,社会各界尤其是广大市民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各种说法都有,有的表示可以理解,但是表示遗憾者居多。对此,合肥市政协常委、市农工党秘书长林莉认为,花冲公园的管理宜疏不宜堵,可以考虑打造成合肥的“潘家园”。因为花冲公园旧货市场从一开始形成就很火,直到今天仍然保持着一种很旺盛的势头,很有生命力,说明它具有强烈的社会需求,顺应了民意。
林莉从花冲公园旧货市场的由来、市民及媒体的反应、以及整治情况分析,认为相关部门对花冲公园市场管理应疏而不是堵,不能采取简单的行政命令,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客观规律和时间的要求。大家应该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维方式、以及创新的眼光来看待花冲市场的今天和未来的发展。希望花冲旧货市场应在一定的规范、有效的管理下发展壮大。因为一个成熟的市场要经过数十年的精心培育才能形成。
2008年,商务部出台了《关于健全旧货流通网络的意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旧货市场和城市社区开展跳蚤市场试点,引导居民形成循环消费理念。根据花冲公园的现状,完全可以打造成既“园”又“市”的创新型公园。纵观历史,北京“潘家园”就是成功的典范,它带动的不仅仅是京城的文化产业,更是假日经济日益繁荣的缩影。花冲公园的露天市场,是否也能成为合肥乃至安徽文化市场的亮点,让它展现身边的旧书及藏品的民族记忆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