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莺歌燕舞“花园街”

(2009-11-02 19:36:42)
标签:

人文/历史

文化

分类: 老记出更

莺歌燕舞“花园街”

莺歌燕舞“花园街”

莺歌燕舞“花园街”

 

莺歌燕舞“花园街”

李云胜 文/图  

    就如它的名字一样,“花园街”曾经真的是一处花园,它位于合肥市淮河路与长江中路之间,北面接着阜阳路,南面正对着安徽省政府大门,两边是路,中间是很宽的绿化带,绿树成荫,过去有不少雕塑,在靠近省政府的一端还有一个音乐喷泉。每天清晨,晨练的人在这块闹市中的风水宝地上活动腿脚,遛狗的,卖艺的,兜售小商品的,煞是热闹。“花园艺苑”还曾入选“合肥十景”。

 

芒神巷里扎芒神

 

    尽管这几天气温陡降,可冬日阳光晒在身上仍然暖洋洋的。在县桥街道广场社区居委会,71岁的徐洁老人向我讲述了花园街的历史变迁。她说,解放初期的花园街一带只是一条狭窄的小巷,周围是一片破旧的低矮平房,其间分布着一些卖杂货的店铺,房屋都是土坯房,居民长期用不上自来水,喝水要从地下井里打上来。一到夏天到处是污水横流,苍蝇蚊子乱飞。因为附近有座桥就叫县桥,这条巷子也就叫县桥巷了。
    翻找有关文献,当年的花园街附近的确有座横跨在金斗河上的三孔石拱大桥,气势非常雄伟,桥面上是石雕的栏杆。传说当时建桥,一切辅助首尾工程快要完工,只是桥梁石未敢上,恰巧这天县官出外巡察,途径建桥工地,就询问建桥情况,石工们一一回答完工情况,最后说只有桥大梁未敢上,县官奇怪地问为什么?石工说没有人敢做主,县官听后很严肃地说:难道本县不能做主吗?石工见县太爷发话了,叭嗒一声将桥梁放上了,县官不禁打了一个寒噤,回衙后只叫浑身疼痛,不久就病死了。事后老百姓议论纷纷,都说县太爷魂魄给石梁压住了,于是县大老爷顶桥梁的传说不胫而走,一传十,十传百,一下传开了,人们不约而同地叫作“县桥”,从那时起流传至今。
    文献记载,“惠政桥,在县大街,一名县桥,当城之中,1953年后拆除此桥。”
    不过,有“合肥活地图”之称的牛耘说,没有修建市府广场之前,周边巷子很多,俗称“三尺小巷”,一般在三(市)尺左右,最宽也只有四(市)尺挂零。这是因为当时的交通工具为轿子、独轮车,以后发展为黄包车,只需三(市)尺左右的巷道,就能通行无阻。花园街是后来拓宽后新起的名,以前叫芒神巷。巷子当中有一条极窄的青石板小道,专供独轮车行走。1948年,国民党临近溃败,曾将巷子的路面石块悉数挖去修碉堡,企图作困兽之斗。解放后,人民政府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周围小巷的坎坷泥路,全部修成炭渣路、三合土路,并有专人天天打扫,既平坦又卫生,焕发出新的面貌。
    《嘉庆合肥县志》载,芒神巷,南北走向,北首起后大街,南至前大街。因当年巷中住有扎芒神工匠而得名。古时有金、木、水、火、土五种神,金神叫“蓐收”、木神叫“句芒”、水神叫“玄冥”、火神叫“祝融”、土神叫“句龙”,由于木神掌管农作物及草木,又称芒神,由侍立春牛旁边的耕人演变而成。因而以芒神为春牛图的代表人物。相传民间每年岁首春耕前,用稻草、竹篾等物扎成牧童赶牛,外用颜料绘成五彩,在田间游行祭拜天地,名曰“打芒神”,祈求一年风调雨顺。春牛和芒神的框架主要用树枝扎制,所用树木之品种及牛和芒神的各部分尺寸都有严格规定。《元典章》记载:“春牛用桑拓木为胎骨,牛头至尾桩八尺,按八节;牛尾一尺二寸,按十二时辰;高四尺,按四时。芒神身高三尺六寸五分,按一年三百六十五日;鞭子用柳枝儿,长二尺四寸,按二十四气。上用结子,孟日立春用麻,仲日用苎,季日用丝。用粉五色点染。”春牛及芒神的尺寸大小与四时八节二十四节气相对应,意在顺应时气,求得与自然和谐统一。
    古人还根据天干地支、阴阳五行原理绘制当年的“春牛图”。据《清汇典》记载:清代每年六月由钦天监按年建干支,推算测定次年春牛、芒神的色彩与形象,绘图下发各地。春牛图中的主要形象有两个:春牛和芒神。古人把六十甲子分为阴阳,甲子年为阳,乙丑年为阴,依次类推。阴年阳年不同,春牛嘴的形态和尾巴的位置随之改变。阳年,春牛的口是张开的,尾巴在左边;阴年,春牛的嘴闭合,尾巴在右边。牛头的颜色按当年的天干而定,牛角、牛耳、牛尾的颜色则按立春日的天干而定,逢甲乙为青色,丙丁为红色,戊己为黄色,庚辛为白色,壬癸为黑色。牛身的颜色按当年的地支而定,牛胫的颜色则按立春日的地支确定,逢亥子为黑,寅卯为青,巳午为红,申酉为白,辰戌为黄,等等。芒神的形象依据纪年干支的不同,或为老者,或为青壮,或为童子,其衣服腰带的颜色也根据天干地支的不同组合而决定。芒神的位置,逢阳年,在春牛之左;逢阴年,则居春牛之右;若立春日在正月初一前后五天之内,芒神与春牛并列;如果立春日在正月初一前后五天之外,芒神则分别位于春牛之前、之后。
    过去,因为受教育的人不多,包括地名在内,依靠的多是口口相传,老合肥人的方言都很重,芒神巷有叫“芒人巷”的,还有叫“盲人巷”,一些老人甚至说成蚂蚁巷。

 

花园街的数次变迁

 

    芒神巷后来改叫长丰路,上世纪80年代又改称阜阳路,仍然是几排破旧低矮的房屋。家住和平路的田先生当时在老市政协上班,每天乘坐3路公交车在省政府门口下,高一脚低一脚地穿过坑坑洼洼的小巷奔向单位,至今难忘那段岁月。
    上个世纪90年代初,那条街真的改造了,并起了个好听的名字——花园街。花园街为南北向条状开敞式公园。两侧除26米宽车行道和人行道外,园宽为20米,长400米。南端是三叠组合喷泉群,各种球形、柱形、伞形喷泉潇洒飘逸,配之以五颜六色的彩灯映射,如芙蓉婀娜,似菊丝婆娑。喷泉广场以北,是一组以科技、自然、生命为主题的抽象派系列雕塑,有反映江淮儿女博大情怀的“双手·世界”;有揭示人与自然关系的“生命·运动”;有昭示世日无穷的“恒”;有展现古代文明的“日晷”;有表达人类美好祈愿的“和平”;还有三根粗壮的汉白玉雕塑立柱,用写意的技法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过去现在未来”,给游人留下悠悠遐想的无限空间。花园街林盛叶茂,花红草绿,四季景色宜人。沿园多设置石制长排椅凳,为休闲、观赏风景的佳处。
    2007年6月21日,因道路改造建设需要,合肥花园街的系列雕塑开始拆移。有关部门将把雕塑主体暂时移到合肥市苗圃,之后找合适地方进行安装。规划部门考虑到合肥市民对花园街的感情,在拆迁时尽可能保留了“花园艺苑”原有的绿化景观,尽可能减少对花园街的景观影响。采用本地移植的方式,形成了北段以桂花为主,南端以柿子树为主,间或掺杂一些香樟等灌木,使花园街的园林风貌基本维持不变。
    改造后的花园街,采用沥青浇筑。花园街南北两段都将设有人非行混车道、公交车专用道、机动车道、BRT车道和一条中央绿化花园街。具体是:花园街断面南段为人非行混车道东西各6.5米、公交车专用道4.0米、机动车道东西各11米、BRT车道以及中央绿化花园街10米,共计45米;花园街断面方案北段为,人非行混车道仅有西侧6.0米、公交车专用道4.0米、机动车道东14米,西11米、BRT车道4米以及中央绿化花园街10米,共计41米。
    花园街给合肥居住在周围的居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一位已经定居海外的游子在QQ里对我,听说我过去的家附近省政府对面的花园街被拆除了,改成了宽阔的马路。合肥曾经提出建设园林城市,花园街曾经是合肥街头的标志性园林之一,有许多名贵的树木和不锈钢的现代雕塑。我无聊的时候经常到花园街散步,那里有照像的小摊,遛狗的妇女,算命的老人。如果没有拆除,这个季节的桂花正在空气中散发着阵阵幽香。
    我在这里要告诉这位朋友,改造后的花园街,中间的绿化带仍然种有桂花树,金秋季节,鹅黄色的碎小桂花仍然香气袭人,沁人心脾。
 
回忆
   
    两年前,合肥花园街开始拆除时,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许多都十分关心街中心的雕塑,因为这组雕塑凝聚着合肥的一段历史。
    花园街的雕塑小品共6组10件,是由安徽省城市雕塑院院长徐晓虹设计的。雕塑由点、线、球组成,寓意科技对一个城市乃至国家的影响力。这组雕塑由于极其抽象的造型曾引起强烈反响,还受到前来合肥考察的一些专家的称赞。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徐院长说:“这种抽象雕塑不仅在合肥是第一次出现,在全国也是很少见的。”
    花园街的绿化迁建工程也从一开始就就备受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关注,有关部门为使迁建工程高效高质量完成,将绿化迁建工程对花园街绿化景观的影响降到最低,绿管处简化施工前期办理手续、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合理的组织交叉施工、施工人员两班作业24小时连续作战。
    为保证迁移工程高效高质量完成,绿管处在短时间内完成花园街的现场勘察、预算制作报审等工作。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提前进场施工,加快配合行政审批效率的同时确保绿化迁建尽早完成。迁建施工期间,正值合肥市的梅雨季节,绿管处施工人员克服连日阴雨,披着雨衣奋战在施工一线,高效完成了园建设施拆除、土方回填、苗木移植、后期养护各个环节工作任务,为花园街改扩建工程的施工争取了宝贵的工期。
    同以往移植工程中苗木外移不同的是,那次花园街绿化迁建工程各类乔木要合理的就地回植,最大程度的保持原有的绿化景观,当时在合肥市道路绿化建设中尚属首次,为保证移植苗木成活,园林部门特制定树木移植方案,对移植操作做出详细的规范。并在移植过程中对起挖、打包、吊装、栽植、后期养护等各个环节都作了明确规定,现场指派专职技术人员按规范进行技术指导和监督,使用营养土、生根粉、抗蒸腾剂,确保迁建苗木的成活率。
    如今的花园街最大程度上保存了合肥十景之一的绿化景观。


手记   

    在花园街附近采访,年轻一代记得的只是曾经的喷泉、回廊,中老年人却怀念那种像茶泡饭一样淡淡的悠闲生活。
    他们告诉我说,那时的花园街边上,有许多简陋的小酒店。夏天,一到傍晚,人行道上就搭起了大排挡,有馄饨,有小龙虾,走在老远就能闻到烤羊肉串的味道,听到卖艺小姑娘的弹唱。酒店的小老板,会搬条凳子坐在店门口,椅子上摆着一台黑白的小电视机。有的大排挡占据了半个人行道,男人们在喝酒、划拳。女人有的在打牌,有的靠在躺椅上,一边看电视,一边打毛线。   
    那时的花园街边上的小巷里,还有一家名叫“小上海”的理发店,店里只有一个老师傅,是上海人。当时剃头便宜,剃一次头,只要两块钱。老师傅在剃头时,有时嘴里还叼着半截香烟,长长的烟灰,看了真叫人担心会落在顾客的头上。
    那时花园街的喷水池边,春天,会有许多孩子来这里放风筝,路过的旅人可以坐在水池边小憩,看风筝在城市灰蒙蒙的天空飞舞。如果是下雨的天气,花园街的树上会一排一排滴着雨,远远走过,有一种翠绿的清凉;夏天,孩子们喜欢在喷泉边嬉戏,纳凉的人成群结队,在花园街游荡;秋天,花园里的树会变成金黄色和红色,走进树林,再寂寞的人也会感到一股温暖,即便落叶满地的时候,晚上也会有恋人在石椅上或草地上呢喃到天明;冬天,下雪的时候,雪地上会留下一行行脚印,一群晨练的人,跳着欢快的红绸舞。
    和所有的城市景观一样,花园街是因为有了人才有了美好的回忆,尽管美丽的街心花园承载了许多合肥市民的梦想。但随着省城交通状况的快速转变,街两旁道路的通行能力已经远远无法满足交通需求和城市整体规划的要求。我们在现在的花园街看到,道路两边比过去拓宽了,中间的绿化带由20米宽缩减至10米宽,交通状况明显得到改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