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看着《雪孩子》、《人参娃娃》这样简单而纯朴动画片长大的孩子,现在很多都已经做了爸爸妈妈,现如今再看到自己的孩子又有了一个全新的动画世界,看他们快乐地沉迷其中,替他们感到欣慰的同时,也不免会有些担忧,是不是太暴力?是不是有色情?其实只要我们用心,帮孩子选择适合的动画片,多抽出些时间陪孩子一起欣赏,解释、讨论其中的一些情节,这样,孩子不但能够从动画中受益,更能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另外,动画片决不能做孩子的唯一玩伴,适时适度也很重要啊!
A、任何指导孩子看动漫
现在的孩子更多地被动漫和科幻类小说吸引,因为情节夸张,图画多彩,对此,我们不必大惊小怪,而要积极引导,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所看的动画片要有区别。
1岁~2岁,这一时期,孩子的感知能力还比较差,无意注意的时间也很短,可以适当地看些主题单一、情节简单的动画片,画面色彩要比较鲜艳,配乐要优美,要短小。这个时期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可以让幼儿看一些有助于语言开发的动画片。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幼儿看动画片的时间不宜过长,要保证他们有充分的休息时间。
2岁~4岁,这一时期的儿童开始具备了较强的心理活动能力,大多数儿童开始注意周围的事物,动画片这种形式越来越受到孩子们的欢迎。建议家长为孩子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神话故事、古老的童话、有关动物植物的故事,一方面满足其旺盛的好奇心,一方面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儿童各方面的发展。动画片里的人物要形象可爱、性格鲜明,情节要简单、紧凑,矛盾冲突激烈,也要画面色彩鲜艳,配乐优美,具有欣赏性。
4岁~6岁
形象思维进一步发展,他们喜欢娱乐性、趣味性比较强、人物形象和情节都较简化、动作比较夸张的动画片。这时候的儿童语言理解能力已经发展得较好,家长可以引导他们看一些科普性质的动画片,扩大儿童的知识面,开发儿童智力。
只要我们加以正确的引导,看动画片还是有一定好处的:
开发孩子的想像力 动画片一般都充满奇思妙想,对儿童想像力的开发非常自然,又为儿童所乐于接受,还可以帮助儿童忘记现实中的不愉快经验。
培养孩子的幽默感 滑稽、幽默是儿童动画片的基本要素之一,儿童受动画片的耳濡目染,就算学不会创造幽默,至少也可以学会欣赏幽默。
带给孩子快乐 看孩子们看动画片的痴迷程度,狂热地模仿动画里的人物,谁能说他们不快乐?
满足孩子的求知欲 孩子的好奇心和兴趣
会越来越大,在看动画片中,他们能找到很多问题的答案,而且回答得非常形象生动,易为接受,印象深刻。
净化儿童的心灵 优秀动画片都宣扬真、善、美,提供一些可供模仿的模样和行为规范,促进儿童是非观念的形成,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
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个方面,儿童观看动画片也一样,既可能产生积极的效果,也可能产生消极的效果。也有一些动画片中含有暴力和色情等内容,儿童观看这类动画片后可能会产生不良后果,如产生攻击行为。应该指出的是,这里用的是“可能”,而不是“必然”,因为:第一,并非所有含有暴力内容的动画片都会导致儿童产生攻击行为,只有那些在动画片里,暴力行为很少受到惩罚,反倒是男子汉的英雄表现,或者暴力行为作为解决冲突和达到个人目标的有效方法时,儿童才容易模仿攻击行为。第二,并非含有暴力内容的动画片对所有儿童都具有提高攻击行为的效果。对不同的儿童来说,暴力内容的影响是不同的,同一个含有暴力内容的动画片在促进一个儿童的攻击行为的同时,可能会抑制另一个儿童的攻击行为。例如,有的儿童不喜欢看含有暴力内容的动画片,有的儿童只将暴力看作是一种单纯的娱乐,并不相信它会在现实生活中发生,这些儿童一般不会模仿攻击行为。只有那些盲目崇尚暴力“英雄”,把观看暴力看作是一种精神寄托的儿童才会模仿攻击行为。
B、国产动漫应该注意啥
动画片一直都是孩子生活中重要的伙伴,可是现在一些血腥、暴力、色情画面充斥着电视荧屏,这些打打杀杀的镜头也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家长担心这些充斥着暴力、血腥甚至色情情节的动画片,对孩子的发展不利。曾经一度热播的动画片《虹猫蓝兔七侠传》在播出不久后,便由于片中反面人物的暴力、粗口等情节而被观众质疑,最终遭到停播。
暴力动画片对孩子的心理影响是显著的。因为孩子还小,认知功能发育不完全,对事物缺少批判能力,容易模仿,电视里出现暴力镜头,孩子会觉得好玩,而意识不到它有什么不对或者危害,这很容易使孩子接受动画片里人物言行的教育,现实生活中也发展出暴力,甚至认为这是好的,是“勇敢”,在一群小朋友里更是纷纷效仿,以奇形怪状、打架闹事为荣。
曾有过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把两组孩子随机分配到两个屋子里,一组观看暴力打斗的电视节目,另一组没有观看这些暴力节目。当电视播放完以后,观看暴力的一组孩子开始撕扯屋里的玩具,并且互相打斗;另一组的孩子则没有出现这些现象。这个实验说明,观看暴力电视对孩子的影响很大,甚至会激起孩子的效仿。
平心而论,《虹猫蓝兔七侠传》、《奥特曼》的主题挺明确,就是正义战胜邪恶,不过对于众多迷恋片中人物的低龄儿童而言,理解这样的主题似乎太难了。吸引他们眼球的是激烈的打斗场面。动画片中太多的打斗场面对幼儿的确有很大影响。学前儿童正在学习为人处事的方式,长此以往可能会导致他们建立错误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觉得武力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而且动漫中的人物打了也不死等情节,对孩子也会有误导。少儿动画片不但要看内容本身,也要看其传播形式,画面变换太快或声音很刺激的都不适合孩子尤其是幼儿观看。
有专家呼吁,中国应尽快对动漫作品分级,使少年儿童远离那些不适合他们年龄段的内容。
C、“放大”动漫的积极作用
阅读和电视通常被视为两个对立面,许多孩子因为电视“占”住眼睛和时间,便不愿意去阅读了。事实上,如果家长有意引导,看电视同样可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一次,李女士带儿子去书店,挑了半天,儿子对妈妈推荐的书都不感兴趣,就想要《大头儿子小头爸爸》。李女士知道电视里正在播这部动画片,她想,何不利用电视培养儿子的阅读兴趣呢?这之后,李女士便经常为儿子购买与动画片有关的图书。当电视里开始播《大闹天宫》时,她告诉儿子,这个故事是根据《西游记》改编的,于是儿子看起了少儿版的《西游记》。慢慢地,儿子开始主动要书了。李女士这个看动画片、阅读两不误的方法还真有效。
在省委机关工作的朱女士说,对动画片,我本来是没有多大兴趣的,认为那都是孩子们看的东西——简单、过于理想化。但最终我竟和女儿一样,迷上了动画片。大概因为是女孩子的缘故吧,女儿从不看打打杀杀的动画片,所以,她的动画世界是一个纯净的世界,不管多么艰难,到最后善良总能战胜邪恶,真实与美丽最终必定是属于我们这个实实在在的世界。这种结局让我感叹良久,这不就是我们真正向往又正在努力创造的世界吗?至少它能让我找回一份纯真。看到女儿与动画片所表现的纯真完满地融合在一起,让我这个做母亲的不禁怦然心动。
动画片还让女儿学到了不少做人的道理,懂得了许多知识。电视台重播我们这代人曾经津津乐道的《聪明的一休》,女儿也一样投入。每当“一休哥”开始边在脑袋上画圈儿边动脑筋时,女儿也忙着出主意、想办法,有时还真能与“一休哥”不谋而合。看《三千里寻母记》,女儿不但和小主人公一起经历了重重险阻找到了亲爱的妈妈,还就此记住了阿根廷,记住了这个国家的首都是布宜诺斯艾利斯。我赶忙利用这个动画片赐给的良机,开始了女儿的地理知识启蒙教育。
其实不仅仅看动画片时家长要参与“把关”,对所有的电视节目都应如此。不适于孩子观看的内容,都可能影响孩子身心健康。家长可以通过“把关”来帮助孩子培养“过滤能力”。精神病专家认为,由于交谈的时间被动画片侵占而使家庭成员之间缺少沟通,是造成孩子患孤独症的重要原因之一。还有专家研究发现,在五个学龄儿童中就有一个存在听力或注意力方面的问题,从而延缓了他们语言能力的发展。专家把病因归咎于动画片。
(根据《生命时报》、《健康娃娃》、“新浪网”
、《当代家庭教育报》等媒体资料整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