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出来并不过时

(2007-01-11 11:48:26)
分类: 微言杂谈
如果你要问什么样的书读了最容易让人感动,可能不同年龄、不同经历的人会有不同的回答,我想自传应该算是其中的一种吧。因为大凡能够让人产生共鸣、赚人眼泪的作品都缘于一个情字,而自传由于是我手写我心,披露的是自己的亲身经历,自然来得情真意切。
连续几天在看朱迅自传《说出来就过时》,此书以一个70年代生人的成长经历及情感为主线,讲述了一位80年代的央视少儿节目主持人、轰动全国的电影《摇滚青年》的主演之一,放弃国内发展的大好前途,赴日留学,只身闯荡,从清洁工到经管硕士、日本收视率最高的《今晚》节目直播主持人,取得了让无数人艳羡的成就。然而,为了照顾父母,她毅然回国,放弃付出了无数辛苦和努力闯出来的成绩……所有这些,在我们60年代人的眼里,无疑可以读出许多另外的滋味来。
譬如看到朱迅在日本为学费和生活计,而去写字楼洗厕所,“9月的日本,闷热潮湿,厕所中没有空调。女厕比男厕要脏多了。下班后,留在这里的是刺鼻的臊臭,让我真想把一个星期前在北京吃的饭都吐出来。用手把纸篓中的脏东西一个个掏掉,再用抹布把便池旁溅出的屎尿擦净。鼻子一酸,泪水夹着汗水一滴滴地掉进了便池里。”老实说,这段文字是颇能打动人的,尤其是朱迅这样年轻貌美而又极具才华的MM,怎么能让人不怜香惜玉。
但从另一层面,我又觉得朱迅小妹妹有点娇气了,生活本来就是艰辛的,她一个人在异国他乡求学不容易,可谁又容易呢!不说我们的父辈经历的困苦,就是那些上过山、下过乡的哥哥、姐姐们,他们尝过的苦比她要黄连得多吧。当然,吃过了苦换来了甜,并且成了万众瞩目的人才有资格将曾经的经历作为一种资本向世人炫耀,不是有位名人说过:“苦难是一种资本”吗,只是这资本只有彻底翻身后才能成为资本。
事实上,时代发生了变化,思想和行为都得与时俱变,就像当今大学生已经由精英走向普通劳动者一样,心态首先得平民化,不能一踏入社会就渴望被人捧着哄着。我国留学生常去的欧、美、日等国的莘莘学子依靠自己读书、就业早就司空见惯,2007年元月7日我编的《李嘉诚父子的恩怨》一文,就提到李嘉诚的次子留美时坚决不用其父的钱,硬是打零工修完了学位。
就是将来出息了,做一些脏活、累活也未必就不可以,朱迅在书里就写到了“穿工作服的‘领导’身先士卒,要为几个新人做标准示范。……在男厕所里,他麻利地就像洗自己的茶杯一样把小便池擦得白白净净,连漏口的一点点黄色,他都细心地用手抠掉。在便器比他的牙还要白了之后,他满意地停下快速移动的手,便池上能清晰地映出男人有些变形的脸。‘尤西(很好)。’他转头看看我,‘明白了吗?’他很自然地拿过一个纸杯,从便池里接了一杯水,一饮而尽。我一阵恶心,虽知道日本的自来水可以喝,但在这儿的一出一进,距离太近了。”从中我们是否可以解读出日本经济在二战后得以迅速腾飞,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密码?
我在这里发这一番感慨还有另外一个由头,那就是现在所谓的“挫折教育”,相对于受过苦难的孩子,这似乎是成长教育的另一面,好象现在的孩子都是生活在蜜罐里,不知道生活的艰苦,所以有的家长就设计让孩子吃点苦,这又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了。向往美好是人的天性,没有必要找苦吃,但苦难来了就积极地去面对,这才是应有的人生态度。
当然,我还是庆幸自己读到了这本书,感谢朱迅将她的故事讲给我们听,使我们有所启迪,就像书的简介里说的:“她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从零开始……在一次又一次的选择和放弃中,领悟着生活。她感受着生活的历练和浓浓的亲情,也收获着事业的成功和家庭的幸福……”从这个意义上说,说出来并不过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