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夕鹊桥会让美味为我们作证

(2006-08-01 08:53:39)
分类: 老记出更
七夕节又称为“乞巧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相传,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相会之时。由于美好的传说富有浪漫色彩,乞巧节逐渐发展成为华人的“爱情节”。每年的这一天,仿佛空气里都充满温馨与甜美的味道。
 
七夕吃巧食
 
秦观有首脍炙人口的《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特别是后两句,道尽了人间风流。    
中国古代是相信吃食是可以给姑娘、媳妇们带来灵气的,七夕节就有吃巧食的风俗。巧食的内容有瓜果和各式各样的面点,各地风俗不一。各种巧食做成后,都要陈列到庭院中的几案上,好象要请天上的织女来品评。然后大家一面观赏着遥远的夜空,一面吃着各种巧食,认为这样会使人变得灵巧。
七夕节的饮食风俗,各地不尽相同,一般都称其为吃巧食,其中多饺子、面条、油果子、馄饨等为此节日的食物。吃云面,此面得用露水制成,吃它能获得巧意。还有许多民间糕点铺,喜欢制一些织女人形象的酥糖,俗称“巧人”“巧酥”,出售时又称为“送巧人”,此风俗在一些地区流传至今。
山东地方的乞巧活动很简单,只是陈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结网于瓜果之上,就意味着乞得巧了。也有吃巧饭乞巧的风俗,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
有些地方的乞巧节的活动,带有竞赛的性质,类似古代斗巧的风俗。近代的穿针引线、蒸巧悖悖、烙巧果子、还有些地方有做巧芽汤的习俗,一般在七月初一将谷物浸泡水中发芽,七夕这天,剪芽做汤,儿童特别重视吃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等就是斗巧风俗的演变。而牧童则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叫做“贺牛生日”。
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在这一天用面粉制各种小型物状,用油煎炸后称“巧果”,晚上在庭院内陈列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女孩对月穿针,以祈求织女能赐以巧技,或者捕蜘蛛一只,放在盒中,第二天开盒如已结网称为得巧。
在绍兴农村,这一夜会有许多少女一个人偷偷躲在生长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静之时如能听到牛郎织女相会时的悄悄话,这待嫁的少女日后便能得到这千年不渝的爱情。
为了表达人们希望牛郎织女能天天过上美好幸福家庭生活的愿望,在浙江金华一带,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杀一只鸡,意为这夜牛郎织女相会,若无公鸡报晓,他们便能永远不分开。
在广西西部,传说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喝其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寿。此水名“双七水”,人们在这天鸡鸣时,争先恐后地去河边取水,取回后用新瓮盛起来,待日后使用。
广州的乞巧节独具特色,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用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还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从初六晚开始至初七晚,一连两晚,姑娘们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饰,一切都安排好后,便焚香点烛,对星空跪拜,称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连拜七次。
  在福建,七夕节时要让织女欣赏、品尝瓜果,以求她保佑来年瓜果丰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鲜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鲜花和妇女化妆用的花粉以及一个上香炉。一般是斋戒沐浴后,大家轮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祷心愿。女人们不仅乞巧,还有乞子、乞寿、乞美和乞爱情的。而后,大家一边吃水果,饮茶聊天,一边玩乞巧游戏,乞巧游戏有两种:一种是“卜巧”,即用卜具问自己是巧是笨;另一种是赛巧,即谁穿针引线快,谁就得巧,慢的称“输巧”,“输巧”者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小礼物送给得巧者。
七夕乞巧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宋朝时,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巧果的做法是:先将白糖放在锅中熔为糖浆,然后和入面粉、芝麻,拌匀后摊在案上捍薄,晾凉后用刀切为长方块,最后折为梭形巧果胚,入油炸至金黄即成。手巧的女子,还会捏塑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
 
东赢七夕节
 
日本的风俗习惯许多都来源于中国古代,七夕是其中之一。
中国有被天河隔开的牵牛星和织女星只能一年一次相会的故事和向这两颗星许愿自己技能提高的民间习俗。而在日本,自古以来就有纯真的少女在水边架起的高台上向神奉献织布风俗。
七夕是从中国传到日本的民间并和日本固有的民间风俗融合起来的。七夕原是朝廷贵族的祭祀活动,但是江户时代起,成为一种民间祭祀活动。在民间,大人和孩子一起在五颜六色的长条诗笺上写下愿望和诗歌,连同用纸做的装饰品一起挂在小竹子上,然后把这支小竹子立在院子里,并将供品一起摆上,以许愿少女的手工艺技术能提高的象织女一样好。
七夕时装饰的小竹子漂亮的可以说是夏季的圣诞树。七夕结束后,把这小竹子和供品一起放到河里,意味着希望自己的心愿能够到达天河。
日本的仙台市(宫城县)和平冢市(神奈川县)的七夕颇为有名,每年都集聚很多前来观光的游客。
1984年,我曾在上海外国语学院和一帮日本留学生“七夕”,那些日本女孩都穿上了漂亮的和服,做了好多精美的各色料理。大家唱着跳着,唱了好多关于“七夕”的歌谣,朗诵了关于“七夕”的诗词,不会诗词的就说一些祝福的话,并写在彩色的纸笺上,我记得我的愿望是“ずっと幸せになります”(永远幸福)。把纸笺挂在了竹子上,我心里默默地虔诚地祈祷着,愿我们的青春美满、幸福。
日本宮廷自平安时代起即有七夕夜晚吃面线的习惯。
据平安时代的《延喜式》书内记载:宮廷内传说七夕当日吃了面线有”无病息灾”的效用,其后普及至民间。严夏酷热,而易消化的面线正适合体弱者,大概是过去人们的生活智慧延伸至日常生活的风俗习惯。
七夕当天夜晚,为求技艺更上层楼或祈求「无病息灾」而有供奉面线的习惯,从风水的观点来看则有“为求增强恋爱的佳运”、顺应“牛郎、织女”的传说。面类的细长恰能符合祈求“缘深情长”的愿望,七夕与面线就此结上良缘。
这一点,又是中日两国一衣带水的佐证。
 
美味七夕节
 
七夕的吃食,首先要排除的就是巧克力,因为七夕和西洋情人节不同,而是中国独有的,所以冯骥才先生主张七夕应叫“爱情节”。牛肉干肯定不合适,可别惹急了牛郎们。还有就是家禽类也是一定要排除的,因为鸡鸭鹅们多少和喜鹊都有些血缘关系。所谓“牛郎织女鹊桥会”的鹊桥,就是由很多很多只喜鹊协力搭建的,如果看到自家亲戚的“尸骨”被牛郎织女在这一天当做餐礼,难免喜鹊心情会大为不爽。
老婆到是向我推荐了家新开张的饭馆,主打菜系是老板关于鱼类的各种私房做法,于是我让服务员推荐了一道。看着透过沙缦的灯光,身边是妩媚温柔的娇妻,真的抚慰了身心。大厅里正在举行party,一群爱好美食、享乐生活的现役与后备役的牛郎织女大军,就着美酒、美人,或轻歌,或慢舞,让浪漫陪伴到深夜。
今年正逢“双七夕”,于是我们有了更多的机会和爱人或对象在一起,七夕相约,共品“巧”食。
网上搜来的浪漫美味,让我们和爱情一起吞下吧!
上海的“巧”食之蜗牛与鲜虾的爱情
步入店堂,扑面而来的七夕情人节气氛不禁让人醉倒在这厢温柔。“LOVE礼品台”纱幔重重叠叠,台上整齐陈列着剔透晶莹的仿水晶LOVE相框。正在流连之中,身着粉红纱裙的“爱心天使”步履轻盈地走来,原来是用相机捕捉每对情侣的甜蜜瞬间。
丰盛的八道餐点一一端上,色泽鲜亮的焗鲜虾茭白沙拉,佐以沙津酱焗烤,吃后满口鲜美;法式蜗牛汤口感细腻香浓,用银勺轻轻一搅,绵滑浓稠;这蜗牛和鲜虾的装盆相辅相成,在细碎的光晕中杯盘刀叉有条不紊的律动。佳人鬓影摇动,轻声低语,浅笑回眸,着实是让人心醉的浪漫一刻。
现场还摆起了情侣自制创意牛排的擂台,有情侣向朋友借来结婚时的摆设——新郎新娘的小人偶,用牛排做成两个中国节,还贴着大喜字;也有情侣用满天星围成了一男一女很Q的头像,牛排就代表他们心心相连。此外,晶莹透亮的玻璃球中的甜点白巧克力慕斯,用精致的小勺慢慢品味,香甜浓郁,回味无穷;冰爽的薰衣草冰桔汁,清香四溢,让人如同置身于大自然的清新气息之中。
广州的“巧”食之“比翼双飞”深海鱼
说来叫“比翼双飞”锅,里头究竟有啥好料?瞅瞅锅里,鲍鱼仔、鱼头、鱼肉、鱼唇和五颜六色各式丸子正煮得欢,挨个数数,每个品种还是成双成对的。别看模样普通,样样可都有不凡的来历。
拿鲍鱼来说,这家用的是澳洲鲜鲍,每一只鲍都经过大厨精挑细选,从玻璃缸里鲜活捞出来,现杀起片,厚薄均匀、肉质鲜亮。放在翅汤中“蜻蜓点水”般生涮三秒即要捞起,否则肉老缩在一起,就失了最美的风味。鱼头、鱼肉、鱼唇还有鱼鳃可不是取自寻常的鱼,而是从来自深海1500米的大石斑鱼身上剔取,每块肉切的架势很大,涮来吃却清爽滑口,蘸上特别配制的香椒XO酱,鲜中带辣。尤其是腮帮子和鱼唇部分的活肉,更是女孩子的最爱。
相比之下,各式滑丸更适合“无肉不欢”的男士。鲨鱼丸能算上火锅店的稀有品种了,鲨鱼的味道很浓烈,生的时候微微带点海洋的腥,经这南瓜瓤熬成的金汤细细煨炖,竟然把腥气都中和掉了,反而有一股像肉的香味慢慢漾起来,嚼起来肉质均匀,颇有弹性,鲜味悠长。更有牛肉丸、脆虾丸、深海鱼丸、手工肉丸等相辅相成。
店家另设情投意合锅、百年好合锅等让情侣各取所需,涮完料可以问店家要一碟龙须面烫锅,面条滑爽筋斗,味道鲜着哩。
北京的“巧”食之菜谱上的唯美古意
这一份“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的缱绻幽思,是从一份唯美的菜谱开始。
菜谱也有名字,借用词牌“蝶恋花”,意境却是用的秦观《鹊桥仙》。
“销魂,当此际,香煎鹅肝葡萄沙律;海鲜薯茸羹,日暮疏钟,双燕归栖画阁中;月上柳梢头,糟腌排骨、绿茶小馒头;黑菌鲜菇煎笋壳件,便胜却、人间无数;水殿风来暗香满,黄焖鲜鲍鸳鸯米饭;金风玉露,锦庐甜品。”
能把一份菜谱写到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意境,可堪唯美。
菜也有些唯美的味道。店家打的是“新式中菜”和“特色上海菜”的招牌,中菜西做、中菜西吃是其特点。在那些人气菜肴中,一道“鲍汁茶碗蒸,蟹肉荔枝王”,用鲍汁蒸的蛋汤鲜滑娇嫩,一丛雪白的荔枝肉颤颤巍巍,当中嵌着艳丽的蟹黄和蟹肉,口感鲜爽,色相悦目。另一道“海鲜汤圆酸辣汤”也别出心裁,糯糯的汤圆里包着细腻的海鲜馅,微辣、微酸又鲜爽,鲜浓又不油腻,而且没有放一滴味精,不禁让人佩服用料精准与烹制的耐心。
餐厅的环境与菜肴一样雅致,特制灯具出自世界首席灯具设计大师IngoMaurer之手,而各种瓷器制品都是意大利、西班牙、法国、中国的精工制作,古朴典雅。
  (本文写作参考了有关资料,在此表示感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本色是美丽的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