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无奈的“第三学期”

(2006-07-02 21:28:33)
分类: 江淮晨报和周刊“发现”
随着一学年中的第二个学期的结束,又一个原本应该欢乐的暑假到来了,但众多的还处于天真烂漫阶段的青春年少的孩子似乎紧接着就要开始他们无奈的“第三学期”了。
 
其实早在6月底,各个学校的门口即挤满了散发举办各种补习班传单的人,街头巷尾也贴满了夏令营的广告,且大多打着“体验”的招牌,少则两三天,多则半个月。记者在合肥市长江路某旅行社举办的“英语夏令营”报名处,询问一位前来咨询的家长,这类短期集训对孩子能起多大效用?她笑着说不知道,就当是去玩呗。
  
据说最早的夏令营诞生于1885年前后的美国,日益过度的都市化引发了人们渴望回归大自然的心情。《不列颠百科全书》这样解释夏令营:将娱乐与教育结合起来的设施,目的在于使城市儿童熟悉户外生活。但反观我们的身边,各种各样的夏令营似乎已经变了味,成了商家发孩子财的工具,大家都在拼命地以夏令营的名义来分暑期经济的一杯羹。
 
事实上教育主管部门每年的两个假期,都发文三令五申严禁利用暑假对学生进行有偿补课。但由于利益的驱动,各种变相的补习班,或以特色教育的旗号,或打着夏令营的招牌,有的干脆就顶风办班,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
 
针对这个“第三学期”,家长表示非常无奈,一部分是想让孩子“赢在假期”,另一部分是随大流,别的孩子都上了,自己的孩子也不能落后。
 
实际上苦了我们那些孩子们。本来,经过紧张的几个月的学习,假期正是好好放松、恢复精力的时候,却弄得比上学时还要累,所谓暑假真的已失去意义。记者调查部分参加了补习班、夏令营的孩子,居然有七成孩子感到这样的假期不快乐,一位小学三年级的小朋友对记者说了两个字:郁闷!
 
教育和心理学家指出,将假期变为“第三学期”的行为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将产生严重影响。他们建议,应该利用暑期开展丰富多彩、主题鲜明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积极创造条件,开放学校相关设施,打开青少年宫的大门,举办科普活动,为中小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