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些人胆子忒大,什么样的大话都敢说,什么样的牛皮都敢吹,什么样的广告都敢作,什么人的钞票都敢骗。且不说遍布街头巷尾被人们称为“牛皮癣”的小招贴,就连堂堂的广播电视和公开发行的报刊杂志刊登的,有许多也是“云遮雾罩”、“天花乱坠”。
对这种现象,媒体有自己的苦衷,广告收入是其主要经济来源,况且只要你有关手续齐全,内容的可信度他们很难鉴别。而且,绝大多数的广告是好的,有的还称得上是经典之作,象80年代丰田汽车的“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象“难言之隐,一洗了之”,透着一股成熟的企业文化。
但也的确有那么一些广告让人越来越看不懂,屡屡让老百姓吃亏上当,在白白浪费了银子的同时,身心收到了极大的伤害。这些广告的覆盖领域之广,发布次数之频,可以说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笔者曾和一个广告人对话,他乐观地说,中国有13亿人口,假如有千分之一的人看了我的广告,这看过人中又有千分之一的买了我的产品或接受了我的服务,我每个人只赚他一元钱,那我也发了。
在这些伪劣广告中,又首推医药广告的危害性最大。它抓住了人们急于解决病痛的心理和“病急乱投医”的特点,大肆鼓吹祖传秘方、基因疗法,有的更是荒唐到包治百病。君不见有的医疗机构宣称他们已让糖尿病人告别终身服药的痛苦,有的制药厂家宣布已用基因技术生产出了根治乙肝的良药。
要想从根本上杜绝这些虚假广告的泛滥,净化我们的消费市场,除了政府要加大打击力度,工商、公安、技术监督等部门综合整治外,我们每个消费者也要多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多一些自我保护的意识,在广告铺天盖地拥向我们的时候,多一些理性,少一些盲目,多一些思考,少一些冲动。
其实,对于那些夸大其词的虚假广告,我们大家只要冷静想一下,就不难捂出它的拙劣伎俩。象智力残障、糖尿病、癌症等病变是世界性的医学难题,任何人只要能攻克其中之一,就足以让你跻身于诺贝尔医学奖,还需要在这扯着嗓子吆喝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