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说,我早已过了做梦的年龄。按照世俗的说法,人到了中年,起码应该有个稳定的职业,有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有个爱着自己也让自己爱的老婆,有一个聪明伶俐的宝贝孩子,当然,最好信用卡里还能有几个闲钱。这些,我好象勉勉强强都能靠得上,正应了那句老话: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但我骨子里天生好象就有根不安分的筋,大学毕业刚工作时在某个市的宣传部当新闻干事,后又去某省直事业单位的一份内刊当编辑,没几年又竞争上岗当上了局里有史以来第一个公司经理。也许是我不懂经济,也许是我不谙宦术,总之,就象央视“挑战主持人”栏目里马东说的那样:“你可能不服,你可能觉得委屈,但你被淘汰了。”两年不到就让人给挪了窝。那时年轻,心里憋着一口气,自己下海干了几年生意,钱没赚到什么,时间到耽误了不少。一起上班的同学、同事、朋友,有的当上了科长、处长,有的成了民营企业家,有的在学术上小有建树,而我到了只好用一句“磨难是一笔人生财富”来自我安慰。
这几年转制、下岗,市场竞争又越来越白热化,很多国有企业破产,民营企业滑坡。但我和我爱人单位好象没有受到多大冲击,相对来说收入比较稳定。爱人反复在我耳边唠叨,你也是四十岁的人了,儿子也在一天天长大,你该收收心了,平平淡淡过日子,大家不都这么过的吗?
爱人的话有她的道理,我也确实安静了两年。但“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我终于放不下那文学情愫,拿起笔将我前半生对人世间的观察与思考变成一篇篇文章,陆续发表在省内外报刊上,仿佛找到了一条和别人进行心的交流的最佳途径。当然,我一边要完成本职工作,一边要写作,辛苦是肯定的,但它给我带来的快乐和充实感成了我的精神支柱。有些日子了,我在一位文友那聊天,说起人到中年我还加入了“合漂一族”,真有点自找苦吃。他却不那么认为,赞赏我不满足现状,不留念安逸,是个想做事的人。我也乘兴向他吐露了自己新的梦想:在有生之年勤奋写几本书,不说著作等身,不说留名青史,最起码要出那种不用自己掏钱而且有人看的书,免得出版后就直接进废品收购站了。
据说,国外有人在大学生中进行调查,问一种是让你月收入五万美圆,身边大部分人收入比你低,另一种是让你月收入十万美圆,身边大部分人收入比你还高,你愿意要那种生活,结果大部分人选择了前者。同样的调查还显示百万富翁并不比普通人感到更幸福;又有报道说某个省的副省长因为在最末一班车没有当上省长,就放松了自我约束,最后贪污受贿,晚节不保。但一位乡里的干事苦干几年,能熬上个副乡长可能就十分满足了。所以说幸福是一种自我感觉,是一种自己的心理感受,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并能使之成为自己的职业,那应该是幸福的。
其实人生如白驹过隙,就几十年的光阴,当没当上大官,挣没挣到大钱,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不管到了什么年龄,都还能有颗爱做梦的心,而那追梦的过程才是最美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