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刘克勤讲解《山水画与养生》——山水画兴起于晋代

标签:
文化山水画与养生《黄山烟云》《千里江山图》刘克勤受邀为钓鱼台 |
分类: 墨迹篇 |
http://s5/mw690/001llen5ty71W8lY3Xed4&690
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绢本,青绿设色,无款,
南宋陈居中(款)桃源仙居局部
http://s4/mw690/001llen5ty71W8VshMfa3&690
南宋陈居中(款)桃源仙居局部
http://s9/mw690/001llen5ty71W9fpiJy58&690
唐寅临李公麟饮中八仙图
http://s15/mw690/001llen5ty71W9ksylM0e&690
唐寅临李公麟饮中八仙图
http://s14/mw690/001llen5ty71W9y4v7f1d&690
文徵明《兰亭修稧图并记》30.5×624cm-1557(明代)小
很早就有个统计:中国各种职业中,书画家的平均寿命最长。清末到新中国成立,国人的平均寿命为40岁至62岁,书画家的人均寿命为88岁;进入现代,书画家的人均寿命已超90岁。
这个道理陶渊明早就说过,他是山水文化起源时期的引导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其实从直觉上,我们看一幅好的中国山水画之后会觉得陶醉其中,陶醉本身是身体的最大放松。《世说新语》说:“简文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东晋简文帝的这句话说出了中国传统山水文化的两个关键词:“会心”、“亲人”。
山水为何能养生:
首先,山水文化强调的是回归“自然”,而且这个自然不是天然的自然环境,而是经过选择、经营的、有利于生命的自然环境。有利于生命的,必须有一个良好的生态,好生态的主要基础是土地和水。和平原相比,山的生态系统是立体的,更加完整,更是有利于生命的自然环境,所以山水画中的“山”和“水”就成了自然环境的代指。其中,“水”是不可或缺的,往往是布局的中心。传统认为这是因为“山得水而活”,从生命意义上说,这是生态系统得水而活。因为水是生命之源,人类到了没有水的环境,潜意识立刻就会忐忑、发慌,所以山水画或者园林中的水能给人定心。
虽然是山水,是自然环境,但这个自然环境如果只是有利于生命,这还不够,还必须有利于人的生命,才能成为山水文化中的“山水”。原始森林虽然生态很好,但山高林密,虎狼出没,人涉身其中,时刻会觉得朝不保夕,没安全感,这种景象是不会出现在中国的山水画中,因为它不符合人性。现代很多旅游景点,弄出恐怖阴森的洞穴做噱头拉拢游客,没一个能长久的,因为和人的生理、心理需求都不符。
花鸟画为何替代不了山水画:
花鸟画虽然也写生态系统,但其中对水、土都不强调,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花鸟画生态是个小生态。因为有树必有花草,但有花草未必有树木,更未必能形成森林,和花鸟比,树木代表更完善的、更大的生态系统。因此,中国园林中,或者山水画中,都以树木为主体,不像西方园林那样以花草为主体。
这可能就是因为山水画这种有利于生命的特性在做基础,我们反过来用这种作用结果来描绘山水,山水也就似乎有了人的生命,好像自然环境一经笔墨处理,顿时变成了一个有机的生命体,变成了生命感极为强烈的艺术形象。所谓的“人工更胜自然”,无非是选取了自然环境中最利于人的生命的元素,自然更容易被生命本能地接受。
http://s7/mw690/001llen5ty71Wa5qMjYd6&690
宋文治18cm×61cm
山水画为何要讲境界:
生命无论是进化还是发育,都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而中国传统文化,也是追求高层次、高境界的过程。山水画表达的是人的生命,所以,也有境界、意境,以高境界为最上,就像星云大师说的:“云水,不是景色,而是襟怀。”
山水画、园林、盆景到了一定境界才能让人陶醉,引人入胜,这个奥秘就是高信息量,这也是为什么山水画,而不是花鸟画,能成为国画的代表的一个原因,前者的体量、信息量大,古往今来,讲意境的画,主要都是山水画。
山水画中的生机从何而来:
生命的结构像个宝塔,高层次的精神境界在最上面,但是它需要宽广厚实的基本生命功能做基础,这个最基本的生命功能就是生机,生命力,国画中叫做“生意”,它的表现特点就是“动”,有了生命力的画的境界才是实在的。
可惜的是,中国山水文化的作者以文人为主,他们在当时社会地位很高,不愁吃穿,所以对基本生命功能的关注少,山水的“生意”因此总是偏弱,生机不旺,偶尔有个别体现生机、生命力的山水主题、画家,便引起关注,让人记住。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民间文化就出来了,其实是一种生命本能需求下的自然补充,因为民间文化最朴实、“生意”最满,比如年画里抱着鲤鱼的胖娃娃、牡丹富贵、福禄寿、大红大绿。
有山水处能养生
中国古人对山水文化的尊崇其实就是本能的养生,只要有可能,他们都会尽力实现山水梦想,再小的地方也要造园林。有个故事,清人吴绮,归隐江都,宅园荒芜,无钱整治,因此凡是上门求诗索文的,他都要求以竹石花草作为报酬,数月以后,园中花木繁荣,吴绮因此将此园命名为“种字林”。
因为山水文化是生命栖泊的港湾,所以文人最不济的也要用文字造出一座园林。《上海大学学报》有篇文章写道:“更有一些寒士,根本无力筹建园林,于是凭空撰写园记,将主观想象的各种美景化为文字留在纸上……明末清初的文人黄周星就曾这样描绘过属于他的私园——将就园。”
http://s10/mw690/001llen5ty71WbWlHct49&690
刘克勤为钓鱼台国宾馆《养源斋》创作国画 《江山胜揽》17cm×73cm
宋文治艺术网
刘克勤的老师宋文治山水画1——(2)… _____ 介绍毛笔的分类
刘克勤的老师宋文治山水画1——(3)… ____
《这里是北京》 20140528 文脉六记——琉璃厂网事_这里是..介绍文房四宝专卖店。
刘克勤的老师宋文治山水画1——(4)… ____
刘克勤的老师宋文治山水画1——(5)…
刘克勤的老师宋文治山水画1——(6)… 十二月的称谓
刘克勤的老师宋文治山水画1——(11… 书画尺寸、格式、装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