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美国遭“围剿”的中国富二代

(2014-04-26 03:23:37)
标签:

留学生

富二代

围剿

仇富

改变

分类: 留学美国

征得外甥女同意,写下这个故事……

富人,应该是一个人人羡慕的词才对,平心说,谁不喜欢钱多,活得更自在一点?

富二代,是一个让国内外人都有几分蔑视又妒忌的名字,特别是近年来,在美国各种场合摔钱,打人,飙车看到警察吓得像个无头的苍蝇瞎跑,让警察出动直升机,几十辆警车追捕,更有车祸中丧生的一些富家弟子;提到富二代,就像他们的额头上,贴上一个符号,都是“水龙头”在父母手里的那类人,不知道钱怎么来的,就胡乱花钱摆阔的败家子。


越来越多的国内富裕家庭的孩子,被家长或自己申请到美国来念书,美国的大学对外国学生大开绿灯,因为可以收到比国内学生差不多贵一倍的学费和生活费用,今年,有的大学为了创收,把本地孩子的名额都拿出来给留学生,引起民众的不满和抗议。


现在的留学生,不再像九十年代出国读书的孩子,大家拼的是学习成绩,没有人的家里有多余的钱带出来给他们念书,一边打工一边读书,是常态,有人说,没有端过盘子,你能说自己在美国留学过吗?可现在出来的中国大陆的学生,有几个在打工?


几周前,女儿的春假快结束了,外甥女提议,把学校几个中国留学生朋友带到家里来BBQ,我想也没想就答应了,孩子们都需要朋友嘛,但在外甥女的邀请名单里,我排除了一个男孩:C


不是我对C抱有成见,实在他没给我留下过好印象,想起那段焦头烂额的日子,不想一个C,再扰乱我们平静地生活。


半年前,第一天送外甥女去上学,我一直在有意识锻炼她的语言和自理能力,所以,先做足功课,告诉她怎么找教室,怎么找人,然后,把车停到停车场,跟她说:“姨就在这等,你尽管去,直到你找到教室给坐下我才走,记得发条短信给我哦。”可不知为什么,看着外甥女渐渐走远的纤细背影,突然心里挺难受,刚来没几天,她会不会慌张?会不会找不到教室?我从车上下来去追,可年轻人手麻脚利,一晃就不见了。


走到外甥女的教室门口,发现有好几个孩子在外面等,但没有外甥女的影子,我随口问了一句谁见到她没有。有个个子高高的男孩,耳朵上挂着耳麦、斜了我一眼:“阿姨,我们都是中国人,你讲中文就好了。”想想也对,刚来的孩子,尽量挑自己熟悉的语言,会舒服一点。等我描述完外甥女的样子,他说:“阿姨你说的这个人我们不认识,不过,你回头看,那个是吗?”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一看,外甥女真的在走廊那头走过来了,心里如释重负,跟大伙说了几句都新来留学,互相帮助的话,放心地回家了。


我很多年没见过外甥女了,她一直在国内的另一个省份上大学,期间,我只见过她设计的服装和首饰,作为长辈,只是热情给她鼓励,此外,对长大的她,几乎没有什么了解,把她申请来读书,住在家里,也好照顾她。吃,在美国真的不怎么讲究,特别是午餐,因为没有午睡时间,所以,公司学校,大家都只有半个到一个小时的午休时间,很多人都在家里带点剩饭菜,有人带一个自做的三文治,对付一下;在学校就更简单了,在Coffeeteria买个简易三文治和汉堡,或者一点美式中餐,糊弄一下,大部分人都只有周末才有闲去餐馆吃一顿,多点一点菜带回家,享受一个不用自己烧饭菜的悠闲周末,这个也是我们家多年的生活规律,但这个规律,随着外甥女的到来,一下就打破了,而打破这个规律的,不是外甥女本人,而是C


最初,我都用心给外甥女做三文治带到学校去,还在包里装上水果和她喜欢吃的饼,每天让她吃一小盒酸奶,可没几天,发现外甥女把三文治带回家了,问她是不是不好吃,我再想办法换别的馅儿,可她还会带回来,问为什么,她说,有同学请她吃午餐,还不准她付钱,有这样的事?可为什么要他请?“我们没饭吃吗?”我第一次对外甥女黑脸。


后来终于发现C在追外甥女,想要她做女朋友,所以,中午带她去餐馆吃午餐,因为只有短短半小时,两个人跑得上气不接下气,有次,外甥女把吃不完的寿司带回家,告诉我,一顿吃了50块美元:直觉告诉我遇着挑战了。


果然,接下来麻烦不断,外甥女要买书,我们给她网上找,可C跟她说:“我给你买就好了,不就几百块钱的事情吗?何必这样为难自己?”


C说了,等他开车了,就每天接送我上学,不要阿姨接送了。”外甥女每天嘴里说的都是C在学校的表现,比方,C花钱可大方了,他在学校随便买一堆牛奶,自己拿一瓶喝一口,随便让垃圾箱里一扔,剩下的,对其他同桌的学生说,你们随便喝,不要就扔了,扬长而去。而且,天天如此。


因为外甥女不愿跟他出去午餐,他自己带到学校来吃,也是带一堆,随便吃几口就扔,一边抱怨不好吃,一边跟外甥女说:“你就陪我出去吃嘛,花不了几个钱。”


“你做我女朋友吧,怎么,你不喜欢大房子?那你肯定也不喜欢我们家了,我们家都是足球场那么大的。”


原来C家是国内经营珠宝生意的,家里就这么一个孩子,送过来读书,主要是想他学点珠宝设计,以后回国继承家族事业,难怪财大气粗。


遇上C,对外甥女何尝不是一种挑战?原来做有钱人家孩子的女朋友,可以随便拿到那么多好处,那要读书干嘛?因为看到我不高兴,外甥女都一一拒绝了,但看出来,她也是有几分动心的,哪个女孩不喜欢追求自己的高富帅男孩?


自从外甥女过来,我们一到周末就带她到处玩,可有个周末,C跟叔叔婶婶上我们家,要接外甥女去什么地方玩儿,我不太放心,C的叔叔在美国也是居住若干年的人,从车上下来跟我讲清楚,保证下午几点准时把外甥女送回家,我看到C戴着墨镜耳麦嘴里嚼着口香糖坐在车子后座,连招呼都不打一个,忍不住皱眉,这要真做外甥女的男朋友,在我们整个家族就是一个不协调的音符呀。


我们只是普通家庭,对外甥女已经是格外的照顾了,对我女儿,大家在我以前的博文里知道,女儿在家读书的时候,她在学校食堂打工,赚到自己的工资和早午餐,回家后,还做好饭菜等我们下班回来吃,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她放学后,去一家After School打工,到离家上大学。如果出国只是吃吃喝喝,满足于口腹之欲,那在国内,各种中餐美食,不是比美国强太多?何必万里迢迢跑出来?


我急得嘴角起泡,实话说,我也说不上哪里不对,哪里不好,外甥女也到了找男朋友的年龄,难道我不喜欢她找个家境好的孩子当男朋友?除非我脑子不正常。我只能对外甥女说,你刚来美国,有的是时间找男朋友,先读书吧,有天你会发现,什么是真正优秀的男孩,谁才是可以相爱、寄托终身的男人,这个C长得好看,个子高,家境优越,但你除了看到这些表面的东西,还不了解他其他吗?保持距离,才能看得清楚,真情与假意,真心找女朋友往婚姻方向走,还是拿着父母的钱,随便找个女孩子玩玩,哪天玩腻了,不玩了,看上去,你也不是那么洒脱的女孩;再说了,这种有钱人家,那父母自然是意见特别多,特别是挑儿媳妇,就这么一个儿子,自身条件那么好,那还不是千挑万选?你喜欢让别人挑来捡去吗?姨没有仇富心理,比尔盖茨还是我的偶像呢。


真心要赞一个我的外甥女,她听进去我的意见了。很快她就回家说,C在学校已经遭同学“围剿”,比方他随便扔食物,大伙先劝他少买一点,见他没有改的意思,还不断在同学面前摆阔,大家都不愿跟他同桌,因为有些经济落后国家来的学生,除了父母最初给的学费和两个月的生活费,以后的费用,都是自己放学以后打工去赚,每天晚上熬到三点钟完成作业才敢睡觉,而这个女孩子的成绩,全部拿A;还有家境也不错,住在叔叔家的V,他不仅周末帮叔叔管理生意,还每天烧饭给叔叔吃,因为常常在我家走动,有次还给我们送来大盆自己酿的甜酒,让我们很惊讶;还有一个家境也非常优越的男孩,虽然住在高级酒店,开着豪车,可来我家好多次,都有着超越年龄的那种老练持重,他很羡慕外甥女有个温馨的家……如果有钱没钱的同学都“围剿”一个人,那被孤立的感觉是可以想象的。


外甥女愈发拒绝C,他追求得越厉害,我沉住气,每天看菜谱,因为外甥女不喜欢吃三文治,晚上烧好她喜欢吃的菜,给她分装出来,每天让她带不同的中餐去学校,在学校餐厅吃到想吐的孩子们,终于羡慕地看着外甥女:你姨真是个好厨师。呵呵。


拒绝了C,是外甥女自己的决定,她可以安心读书了,在学校热心帮大家做事,她的美术特长也得到了发挥,经常给学校设计活动的广告牌,她有了不同国家的朋友,短短几个月,英文也谈不上多么流利,可她从不敢开口到组织活动,还在一次班级的阅读活动里,她上台演讲,拿了第一名,尝到读书的甜头,外甥女变得自信了;而她的适应能力也很快,在我回国那段时间,从来没做过菜的外甥女,竟然可以负责起家里的饭菜,我笑笑说:以后随便把你扔在哪个角落,你都可以活了。


被外甥女拒绝了的C,大呼小叫了几天寂寞呀,无聊呀,看到外甥女不理睬他,也死心了,不出几天,就有了新的女朋友,感恩节后,又换了一个新的,还买了7万多美元的宝马车,半年的保险费就要9千美元,因为是新手,已经大小车祸了好几次……我不知道是不是该为外甥女庆幸?


听说大伙来我家BBQ,没有被邀请的C,跟着跑来了,实话说,半年美国生活,C也不是我最初看到的那个傲慢无礼的孩子,他从后院门溜进来,依然是那张干净漂亮的脸,嘴巴一口一句阿姨叫的很甜,帮忙搬桌子,看到我一个人在忙着烧东西,他知道和其他孩子一样,非要帮忙,说阿姨辛苦那么久了,先吃点东西垫肚里,回到屋子一看,孩子们竟然给我装上了满满一碟食物,让座的,端水的,还挺殷勤的,不错。


因为吃完要忙着去上课,我让C把他的坐骑挪一下,听到他开着跑车像牛吼般倒车刹车的声音,真为他捏了把汗,从车子里伸出头朝他喊了一声:“C,慢点开车!”


谁说富二代就一定不懂礼貌,一定要“围剿”他们?绝对不是人们无端仇富。环境可以改变一个人,关键是孩子自己有没有这个悟性,如果没猜错,这也是富家弟子父母送孩子来美国打磨的心愿吧。


C,愿所有留学生们,在美国真正学到东西,不管是将来留下来还会回国发展,都能成为一个真正靠自己实力生活的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