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愿意不愿意,我们已经进入无人机时代


标签:
无人机航拍巴尔的摩文化 |
分类: 人物 |
上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60分钟》节目中,亚马逊网站的创办人Jeff Bezos展示了网购的未来。只要你离亚马逊的配送中心不超过10英里、同时包裹重5磅以内,那么你将在订货后半小时内收到商品。亚马逊的梦想可能在未来5年内实现,承担送货使命的不是UPS或者FedEX,而是小型无人机即drone。
亚马逊此举其实算不上神来之笔。自无人机技术首先应用于军事领域以后,最近这些年早已经渗透到警务、森林防火和摄影圈。有专家估计,到2020年,美国的天空将有3万架无人机飞翔,无人机产业将达到900亿美元,提供商10万个就业机会。
不久前我们到巴尔的摩拍摄过一对摄影夫妻档,丈夫特里长于技术,妻子贝琳达负责艺术。他们用自己装配设计的无人机搭载GoPro、佳能S90、索尼NEX5和松下GH2等小型数字相机拍出了大量精彩照片。
无人机在天上飞,夫妻俩在地面忙,特里和贝琳达可以遥控摄影的角度和构图。 持续4年努力以后,他们已经成为多家媒体关注的对象,两人的摄影图集《无人机艺术:巴尔的摩》(Drone Art: Baltimore)也在10月初出版。
此前的空中摄影往往借助吊车、飞机或者热气球,但这些手段提供的自由度远不及无人机。镜头安装到无人机上就跟安装到飞鸟上一样,这种升天俯瞰、随性自在的视角非常新鲜。当然,无人机广泛使用可能带来种种问题,比如隐私遭到侵犯,洛杉矶那些喜欢在自家屋顶上晒全身日光浴、或者在自家后院里裸泳的电影明星们将尤其担心。可以想像,这些人今后也会要求建立防空识别区。
我的同事剪辑的短片链接在此:
特里和贝琳达夫妇的无人机摄影的几张代表作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