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日本渔民与海豚的冲突中,我们站在海豚一边

(2010-03-05 13:04:31)
标签:

海豚湾

纪录片

杂谈

分类: 影视
在日本渔民与海豚的冲突中,我们站在海豚一边---纪录片《海豚湾》(The Cove

日本最近不太顺。丰田汽车惹出一连串大麻烦不说,纪录片《海豚湾》
(The Cove)如果赢得今年的奥斯卡最佳长纪录片奖,日本的形象又将蒙受新一轮打击。其力度虽说与汽车安全隐患无法相提并论,但在日本遭遇空前公关危机的节骨眼上,任何负面消息都有火上浇油的效果。

 在日本渔民与海豚的冲突中,我们站在海豚一边

每年9月到3月,北太平洋一带的海豚在迁徙过程中要经过大阪南边和歌山县一个叫做太地町的小镇,有计划地大量捕杀这些路过的客人成为当地渔民多年来重要的收入来源。他们用噪音干扰等手段将成百上千头海豚逼进一个三面均由悬崖环绕的小海湾(Cove),随后架设渔网隔断其退路。等待海豚的只有两种命运:那些乖巧机灵的雌性海豚将被来自世界各地海洋公园的训练师以数万到十几万美元的高价买走,剩下的全部遭到屠杀。太地渔民一般使用鱼叉等原始工具完成这项工作,其过程野蛮而血腥,海豚被反复刺杀以后才在深重的苦难中死去。

几十年来,世界各地的动物保护主义者一直以各种方式表达着抗议,他们当然希望用镜头纪录下海豚遭遇的大屠杀悲剧并将真相公之于众,但由于太地地方政府和渔民的重重阻扰,这项努力一直没能取得突破性进展,直到《国家地理》的资深摄影师路易(Louie Psihoyos)全面介入为止。

路易担任纪录片《海豚湾》的导演,他自己就是顶尖的摄影和探险高手。此外,凭借环保组织“海洋保护协会”(即OPSOceanic Preservation Society)提供的关系网,他更从各国召来一帮身怀绝技的朋友,比如世界上最好的自由潜水家、加拿大伴侣曼迪和柯克,他们一口气能够潜入海底深达88米的地方,世界纪录由他们保持。安提瓜的查尔斯号称冒险大师,他拥有“金子般的心肠”和“钢铁般的神经”。特技摄影师、水下音响录音师、乔治·卢卡斯公司的道具专家等人也加入到路易的团队,他们将包括热敏夜视摄影仪在内的各种尖端设备带到日本。为了躲过太地警察和渔民的严密防范,路易们精心策划偷拍方案,光摄影机位就有好几种难度特高的安排,包括藏在石头中、安装到水下、借助气球航拍,甚至遥控微型直升机作空中摄影。导演路易在片中以沉稳的解说者形象出现,但谈到自己临时搭建的这个别动队的时候,他仍然无法掩饰自豪感,说项目的运作完全达到了电影《瞒天过海》(Ocean’s Eleven)的标准。

纪录片《海豚湾》的叙事手段之高超,同样可以与好莱坞惊险剧情片比美。在路易的掌控之下,故事发展曲折起伏,悬念和冲突安排得恰到好处。此外,看电影的时候,在提心吊胆或者悲天悯豚两种选择以外,我们还有机会笑出声来,片子里捕捉到不少海豚杀手们的荒谬之处。与剧情片不同,纪录片的创作者无法刻意设计情节,他们只能从真实生活和历史资料中挖掘。《海豚湾》将实拍、史料、采访、动画、特效等各种视觉元素有机糅合到一块,形成极为流畅的叙事架构。场景转接的那种平顺感,只有听柔和爵士的过程中才可能获得,或者抚摸婴儿后背的时候。

对纪录片创作来说,充足的拍摄资金一般都只是个梦想,但路易却有条件生活在现实中,他碰巧有个同为潜水爱好者的朋友叫吉姆·克拉克(Jim Clark)。上个世纪90年代初,克拉克参与创建了“网景”(Netscape)公司,互联网打那以后才真正红火起来,他当之无愧地成为超级富翁。今天的年轻网民大多只知道火狐和IE,但象我这样当年用Hayes调制解调器拨号上网的人,很难忘记网景浏览器的贡献。克拉克和路易们到全世界各处潜水的同时,对环保极为热心,尤其是海洋环境的保护,“海洋保护协会”OPS是他们共同组建的非盈利机构。靠着克拉克的鼎力支持,路易才有可能组建起创作《海豚湾》的梦之队。

互联网巨富的资金和《国家地理》级别的探险家队伍都围绕着一个核心在运作:海豚保护主义者里克·奥巴里(Ric O’Barry)。1960年代,奥巴里靠训练海豚参加海洋公园的表演而名利双收,但他随后经历了一次彻底的良心发现过程。奥巴里多年训练的一只海豚以自杀行为死在了他的眼前,他认为这是海豚对囚禁生活的强烈抗议。自那以后,奥巴里成为全世界最有名的海豚权益活动家,他绝不可能容忍日本太地町每年上演的屠杀。多年来,他一直用温和而坚韧的方式对日本的行径表达着抗议。在太地渔民眼里,奥巴里是头号麻烦。在纪录片中,他是头号主角,一个非虚构的悲情英雄。

与今年奥斯卡长纪录片奖的另一部提名作品《食品公司》(Food Inc.)比较起来,《海豚湾》在故事讲述上更为突出,但其内在逻辑显得略有欠缺。依托著名记者、作家迈克·波兰等人多年持续不断的调查研究和著书立说,《食品公司》对以快餐为代表的美国食品工业展开的批评条理清晰,论证有力,抽丝剥茧的过程从容不迫。《海豚湾》无疑能够唤起观众对于太地渔民杀戮行为的愤慨,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但究竟如何说服日本人放弃他们的文化和饮食传统呢?纪录片并没有能够提供清晰的答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