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易速利
易速利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5,992
  • 关注人气:1,94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中女生与成年男人的奇特历险---电影《成长教育》

(2010-01-10 09:01:00)
标签:

电影

成长教育

情感

分类: 影视

 高中女生与成年男人的奇特历险---电影《成长教育》

16岁的高中生珍妮住在伦敦郊区,她漂亮、聪明、学业优异,老师和父母都认定她会上牛津。珍妮的另外一个特质是早熟。见到同龄的那些毛头小伙的时候,她自然流露出一种因为错位而导致的冷淡。一个懂事特别早的女孩怎么可能对懵懵懂懂的青涩男孩感兴趣?白开水虽然清澈、健康,毕竟没有任何味道。成年男人或许来路不明,肩上挑着各种历史包袱,但如果他整天开一辆好车满城乱转,并且娴熟地调遣着少男们无从掌握的种种讨女孩欢心的必杀技,象30岁的大卫那样,那么珍妮的选择其实已经注定,不需要太多思考,即使她是一个非常喜欢思考的小女孩。

珍妮和大卫是英国电影《成长教育》(An Education)中的男女女角,两人在一场大雨中首次相遇。珍妮没带伞,她拖着大提琴在雨中跋涉。大卫开车路过,他并不直接邀请珍妮上车,只说为大提琴考虑,不能让乐器淋雨。面对这种高水平选手,珍妮只能放松警惕,她无法不中招。还有一个细节可以看出大卫在人情世故上的娴熟。第一次见到珍妮的妈妈玛乔丽,大卫说自己不知道珍妮有个姐姐。这句看似不经意的话,足以让玛乔丽心旷神怡,从而对大卫介入女儿的生活大开绿灯。珍妮的父亲杰克相对保守,一心指望着女儿上牛津,但他也不反对珍妮和大卫相处。大卫这样的成功人士没准可以给女儿提供一条捷径,为什么要横加阻扰?

两个监护人偶尔才半推半就,更多的时候是默许。就在这种无阻尼的环境中,大卫一步步让小女孩脱离高中女生正常的生活轨道。由课余时间参加音乐会开始,到周五缺课参加油画拍卖,接着离开家跟大卫一起度周末,下一步干脆去了巴黎。两人跟热恋中的情侣无异。珍妮梦想中的美好生活由文学、美食、音乐、绘画、法国电影和旅游构成,在极短的时间内,大卫让她的人生愿望一一得到满足。

珍妮的另一项重大愿望也得到了满足。她希望坚守童贞,直到17岁为止。大卫起初不得不尽力克制,保持耐心。等截止期刚到,他就积极配合,让珍妮的计划得以顺利实现。在这个过程中,珍妮与牛津却渐行渐远,她的成绩由特优跌落至谷底。对老师和校长“小心从事”的劝告,珍妮只愿意当作耳旁风。她认为自己的老师也聪明、漂亮,受过良好教育,现在的生活却未必特别让人羡慕。珍妮说,如果毕业的那一刻死去,其实毕业以前做的事情才最重要。最后她选择了退学。

这部电影根据英国记者琳恩·芭博(Lynn Barber)的回忆录改编,电影叙事基本上从作者即女主角珍妮的角度展开。她没有以那种上当受骗以后的牺牲者形象出现,既不为自己失去童贞而痛苦流涕,更不至于想到求助修补手术以重获美好前程,象今天中国正流行的那样。毫无疑问,珍妮品尝到了人生的一枚苦果。经过这场异乎寻常的教育以后,她已经告别天真,但前途并未因此而晦暗。

珍妮也绝非那种凭着年轻漂亮存心从成年男人那里谋生活的浪荡女。她与大卫的相处,更象是一个勇敢的女孩经过的一系列人生探险。其中被诱惑的成分居多,可她一点也不缺少主动配合的热情。不错,对珍妮来说,彼此间的性吸引在两人的关系中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但很难说比其他感官上的满足更重要,比如美食、音乐和旅游。她将青少年本性中的天真与惊人的早熟和谐地融汇在一起。在旅馆的床上,大卫提出用香蕉开展生理卫生教育,珍妮断然拒绝。她说不想将自己的第一次献给水果,双方应该象成年人那样相处。

电影里的所有主要角色都很棒,扮演珍妮的英国女演员凯丽·穆勒根(Carey Molligan)尤其突出,她成功地塑造出一个心智远比同龄人成熟的年轻女孩形象。珍妮初入社交场合时的发型和装扮,隐约有几分奥黛莉·赫本的风采,今年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提名应该少不了她。

《成长教育》的故事不可能发生在今天,它发生在1960年代初,那是一个高中女生可以和成年人约会的时代。珍妮的父母不可能不知道未成年的女儿和成年男人相处的风险,但他们采取的是纵容的态度。即使已经发现大卫的谎言以后,他们仍然无所作为。在他们心底里,女儿的前途最重要,他们愿意冒险。还记得著名导演波兰斯基性侵犯未成年人的故事吗?1970年代初,波兰斯基曾经利用拍摄时尚照片的机会,与一个年仅13岁的女孩萨曼莎·盖默发生性关系。在整个事件中,萨曼莎的妈妈扮演着与珍妮的父母类似的机会主义者的角色。她也替女儿的前途着想,明知道拍摄可能涉及到暴露身体等敏感细节,仍然放手让年幼的萨曼莎与名声在外的波兰斯基长时间单独相处,终于酿成大祸。

同样在那个年代,伍迪·艾伦拍过一部经典作品《曼哈顿》(Manhattan)。电影中,艾伦扮演42岁的电视制作人艾萨克,他跟一个未成年的姑娘特蕾西同居。特蕾西的扮演者是作家海明威的孙女玛丽·海明威。跟《成长教育》中的珍妮一样,她也属于年幼却早熟的类型。特蕾西曾经提醒艾萨克说,“前几天我已经满18岁了,你知道吗?我已经合法,但我仍然是个孩子。”毫无疑问,艾萨克同样涉及到对未成年人事实上的性侵犯,只不过那个时代的态度要宽松很多。《曼哈顿》电影中,艾萨克从未东窗事发,他和特蕾西不是罪犯和受害者的关系,他们之间发生的是浪漫故事。波兰斯基当年的行为如果发生在今天,他受到的惩处将严厉很多。

 英美两国的道德风尚自70年代以后有了巨大变化,撒切尔夫人和罗纳德·里根主政期间,保守思潮开始成为社会的主导,家庭观念进一步强化,孩子一定要被看作孩子保护起来,再早熟也不例外。在美国,更有来自基督教福音教派迅猛发展带来的巨大影响。所有这一切,已经基本上消除了《成长教育》和《曼哈顿》之类的故事继续发生的可能性。从保护青少年权益的角度看,这应该说是一种进步。同时,珍妮这样的角色自然成为银幕上的濒危物种,极为罕见而珍贵。今天的美国电影中,青少年题材很多都与性体验相关,只不过以喧闹、折腾、恶搞为主,决不可能有《成长教育》这样的精致、细腻、优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