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明信片 |
分类: 短片 |
我希望跟国内的朋友保持密切联系,他们可以提供新鲜观念和文化信息,其中很多直接与美国有关。这种格局中,我的角色可能显得有点滑稽,但我能坦然面对。比如,朋友们说国内不少人在读Philip Roth或者Ayn Rand。当时我无法真正对话,能做的只是转移话题来掩饰一下,顾左右而言他。我仅知道这些名字而已,从来没有读过他们的书。大家从来不逼我到墙角,对此我一直心存感激。因为他们的启发,我才意识到需要提醒自己多读点美国人的书。
报道玲玲兄弟马戏团的亚洲象保护中心,也多亏朋友的提醒,我才进一步理解他们的公关工作格外训练有素的真正原因。随着人们动物权利意识的提高,马戏团的处境相当被动,因此他们必须反复向公众强调,马戏团善待动物。
我最早在美国的报纸上看到关于《明信片上的秘密》项目的报道,但当时并没有特别在意。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一个朋友在电子邮件中提到她希望探讨和美国方面合作的可能性,包括在中国翻译出版弗兰克的书,甚至在中国组织类似的公共艺术项目。最后她未能如愿,但经她提示,我决定拍摄这个故事。
这个小片子放到YouTube上以后,引起了小小的轰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内,点击次数已经超过4万。YouTube上关于弗兰克的视频有好几十条,我这个片子观看量处在第二位,仅有一个著名摇滚乐队的MTV排在前面。要知道绝大部分观众都是美国人,没几个人懂中文。我想,这应该算是一个不错的成绩。(http://www.youtube.com/watch?v=IepHnAJZ-3E)
在YouTube上有观众抱怨,“你为什么要将英语翻译成中文,我知道片中那些人说的都是英语。”在我回答以前,另一位观众已经代劳了,他说,“傻瓜,这可能是一个中文节目。人家翻译成中文是有原因的。”我喜欢这样的观众。
有人说,他正在中国学习中文,所以喜欢这个片子。什么巧事都有。另有一个朋友说,他喜欢1’52”处的那个女孩,特别性感。大家可以去评价一下他的判断力。
我最喜欢的评价来自一个叫adamgator的朋友。他说,“嘿,我就是那个2’45”时候的人。”我当时随机采访了这位佛罗里达大学的学生。他的感受是,“this internet thing is sweet as hell.”说得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