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赵承熙 |
分类: 采访 |
看看他说了些什么。“美国枪击案频繁发生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美国枪支泛滥。美国近几十年来一直有人呼吁说要禁止枪支,加强枪支管理,但是一直在议会通不过。另一方面,美国青少年道德沦丧,经常三五句话之后,就拔枪相见。所以美国成为世界上发生校园枪击案次数最多,死伤最为惨重的一个国家。”
国内读者对此类人物往往有特别善意的期待,他们一般被视为美国问题专家,至少也算了解个一鳞半爪,但任记者显然极大地辜负了人民的期望。关于第一个方面,读者看看人民网上的其他材料就够了,任记者也可以花点时间学习一下。在很多美国人看来,公民持枪的权利由宪法赋予,不可剥夺。虽然私人拥有枪支会带来不可低估的负面作用,但这个国家有很多人认为,出于保卫自身和家庭成员安全的需要,他们必须拥有枪支。在这个格局下,国会通过立法改变现状当然极为困难。
至于说第二点,任记者真可谓信口雌黄。有“道德沦丧”的前提,就有“拔枪相见”的结果,他煞有介事地传递给公众的信息,只能算胡说八道,不值一驳。
其实,弗吉尼亚的惨案与中国的马加爵案比较相似:一个有严重精神障碍的人用暴力手段与社会作对。在愈合创伤的过程中,人们自然会设想,是否可以做些事情来预防类似的悲剧再度发生?我问过一位退休的美国新闻教授,他回答说:
As to Virginia Tech, I can think
of no way to protect society from
他认为任何精神病患者都有可能采取类似的极端行动,加强安全防护、强化枪支管制或者心理健康甄别等手段都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有办法综合起来或许会起一些作用,但这又会涉及到侵犯个人的隐私权。人们经常会遇到这种两难的困境。比如,有人会问,既然赵承熙此前已经显示出精神病症状,为什么还能买到枪?为什么学校不采取强制措施?症结在于,赵承熙的病情受法律保护,在造成任何实际危害以前,几乎没有任何办法能够对他加以管制。等恶果酿成以后,一切都已经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