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鲁迅先生江南水师学堂维新日本仙台杂谈 |
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七十二周年纪念日,在此写点文字,以表达我对鲁迅先生的崇高敬意.
鲁迅先生的伟大早有定论,鲁迅先生的缺点也时常被人放大过.譬如鲁迅脾气大,骂人尖酸刻薄,树敌太多.甚至不时有人"绕有兴趣"地挖掘鲁迅与其日本弟媳的桃色事件.我的看法是,鲁迅先生是一个伟大的"人".是人都有缺点,何必计较于他的脾气大,爱骂人?况且他的骂人多是因为文学观点,政治见解的分歧,并非出于个人恩怨.至于周家兄弟失和的原因,当事人谁都没讲,外人仅凭周作人的一封绝交短信,就妄加揣测出红杏出墙或第三者插足来,实在有些滑稽.退一步讲,即使两人有如别人猜测的暧昧关系,综观鲁迅先生的一生,其人格仍然是伟大的,其忧国忧民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崇敬.先生早已作古,但先生的精神长存!
鲁迅先生是个生活目标非常明确的人,这一点尤为难能可贵.少年遭受家庭由中道到衰落变故的他,为减轻家庭负担,考入无需学费的南京江南水师学堂.不久,因厌恶这所学堂的"乌烟瘴气",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物铁路学堂,开始接触新学,慢慢认为"日本维新大半发端于西方医学".于是便往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一次,鲁迅先生在课间放映的幻灯片中看到日军屠杀中国人而另一些中国人竟麻木不仁地围观,这使先生痛切地感到,医治人们的精神比医治肉体更重要,于是毅然决定弃医从文,从此走上文学创作道路,以自己的笔触关注社会,批判现实,或为前驱的将士呐喊助威,成为文学上,思想上的一面旗帜.
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坚定地走着自己的路,或寄希望于改变家庭处境,或寄希望于救治病人的痛苦,或寄希望于改变社会现状.而无论走怎样的路,他首先考虑的都不是自己的富贵发达,现实中质疑鲁迅的人们又是怎样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的?想想鲁迅,再比照一下自己,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对鲁迅先生的一些缺点指手画脚说三道四呢?
前一篇:也来解读周作人与鲁迅的绝交信
后一篇:骗子?可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