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进:以教师节的名义致敬山村教师梅建芳
(2024-09-09 10:34:33)王学进:以教师节的名义 致敬山村教师梅建芳
在安颜身上我看到了梅建芳的影子。但在我心里,梅建芳比安颜更高大,更感人至深。安老师是一个经艺术加工塑造而成的影视形象,集中了众多山村教师的优秀品质,是一个典型;而报道中的梅老师没有经过任何艺术加工,完全是本色出境:自1991年宁波师范学院毕业至今,在桑洲镇初级中学整整坚守了33年;由于桑洲地处偏僻,留在这里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有的家庭离异,有的父母外出打工,生源质量可想而知,教育教学难度不是一般的大;可即便如此,她还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为破除“唯分数论”的评价体系,她从不以考试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而是从课堂表现、作业质量、笔记质量、考试成绩四个维度给学生评价打分,考试成绩只占30%。
以梅老师取得的教育教学成绩以及个人获得的荣誉,——多年来,梅建芳先后被评为“宁海县十佳爱心教师”、宁波市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她力量”“领军人物”,荣获浙江省农村教师突出贡献奖、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等,她早就可以进城与家人团聚了((结婚后她把家安在县城),但她义无反顾选择留在这所山村中学。不知者以为她傻,知她者则会报之以深深的敬意。
在此,我不想去探究她为何坚守山村教育的心理动因,只想引述她的一句话,让大家得出结论。她把学生送的自己晾晒的菊花茶摊开给记者看时,动情地说:“我会在打开抽屉时,看见孩子们给我放着热气腾腾的烤番薯,当学生们送我一个麦饼,或者掰开桔子分我一半的时候,我觉得特别幸福,这可能是城里的老师无法体会的。”说这话的时候,她一脸幸福。
原来如此,33年来,梅老师是如此爱着山村教育,是如此真挚地爱着山里孩子,同样,山里的孩子和家长也如此这般“宠”着梅老师,师生之间这种双向奔赴的爱是如此淳朴,如此感人至深,换得你我,会忍心离他们而去吗?
振兴乡村首先要振兴教育,这些年,各地为推进新农村建设,都在想方设法加大乡村教育的支持力度,除了加大财政投入,重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选派城市学校的优秀教师赴农村学校支教,选拔部分农村教师进入城市学校跟岗培训等,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从长计议,做强山村教育,更需要有梅建芳这样扎根山村学校的教师,爱生如子,乐于奉献,把一生所学献给乡村教育,在成就山村孩子的同时实现自身价值。梅老师的事迹是千万乡村教师奉献精神的写照,有这样的乡村教师,乡村教育就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