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进:以诗的名义涵养学生的文明素质
(2024-04-28 16:16:18)王学进:以诗的名义 涵养学生的文明素质
4月27日,“诗汇三江 博雅少年”第二届宁波市青少年诗词雅会初选在全市11个分赛点同步进行,3200多名中小学生分高中组、初中组、小学高段组、小学低段组4个组别,参加了一场诗词大海选。相比去年第一届宁波市青少年诗词雅会近2000名中小学生参赛,今年的参赛人数增加了一千多名。
盛况空前!三千多位参赛选手,同赴一场诗词雅会,足见本次赛事的吸引力之大,诗词的魅力之大。作为语文老师,笔者深感欣慰。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做。语文老师都知道,诵读诗词是提高语文阅读和写作的一条捷径。想必全市的语文老师都乐意看到赛事的成功举办,吸引越来越多的学生爱上诗词,爱上语文课。但这并非举办“诗汇三江 博雅少年”诗词雅会的主旨,其宗旨体现在“博雅”两字上。说白了,举办方就是希望通过这一赛事,提升学生的文明素质。
腹有诗书气自华,饱读诗书的人跟不读书的人就是不一样,这从前者的气质、神态、举手投足间和待人处事中显露无遗,明眼人一眼就能看见两者的不同。儒雅,彬彬有礼,不卑不亢,容止有度,这是饱读诗书的人给人的第一印象。学生也可作如是观。譬如参加这次雅会的很多选手都特别注重仪表、穿着,每个赛点都有小选手盛装而来,或身着汉服,或穿着马面裙,以此彰显自己对古典诗词及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同时也彰显了他们的文明素质。
以诗经、楚辞、汉乐府、唐诗、宋词为代表的古典诗词之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就因为它们讴歌了真善美,抒发的是对祖国、家园、大好河山、爱情、亲情、友情等的挚爱深情,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形塑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人格底色和心灵世界。这就是我们的家长为什么热衷于从小就培养孩子对古诗词的兴趣,督促孩子日背一首的原因所在。
不可否认,当今的教育生态存在一些问题,突出的是在功利教育的盘压下,一些学生身上充满了戾气、痞气、霸气,一言不合就拳脚相加,于是乎,校园欺凌事件时有发生。观诸这些学生,多是些不爱读书学习的人,缺乏古典诗词修养,在他们身上难觅文明素质的影子。加强校园文明建设,除了要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还要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古典诗词、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着手,有意识地在语文课、早读和校外阅读中,让学生多诵读古诗词,接受真善美的熏陶。当然,更不能错过“诗汇三江 博雅少年”这样的全市性的赛事,学校、老师和家长都要鼓励支持孩子参赛,不重名次重在参与,将参赛当作检验和提升自身文明素质的一次难得机遇。
衷心希望“诗汇三江 博雅少年”诗词雅会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不断扩大活动的影响力,为校园文明建设贡献诗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