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进:希望有更多天一阁馆藏精品走出“深闺”,走向大众
(2023-04-24 11:06:29)王学进:希望有更多天一阁馆藏精品走出“深闺”,走向大众
读过余秋雨名文《风雨天一阁》的读者都知道,天一阁的藏品不要说走出“深闺”,即便登楼翻阅也是极其不易,除非如黄宗羲这样的大学者或者如余秋雨这样的当代名人在宁波市文化局副局长陪同下方能登楼翻阅,普通人想登楼看书,比登天还难!
笔者好歹也算半个读书人,多此到访天一阁,但素知范氏家族制定的极其严苛的登楼规定,故从不存非分之想:走近书柜或迈步上楼,每次都是心怀好奇地瞄几眼楼上,便匆匆而过。但每次离开天一阁,我都会留下一个疑问:永远地不准外人登楼,不准外人看书,这座藏书楼存在于世的意义又何在呢?
我不知道,此次天一阁对外展出5件书画精品是不是“破天荒”,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5件精品均是首次走出古阁,而且是在没有玻璃阻隔的环境下,供观众“裸眼”近距离观看。虽然有幸得以鉴赏这5件精品的幸运儿是经过严格筛选出来的,名额有限(分5场接待,每场推出15个名额),但因为活动组织方还举行了交流分享会,画家、收藏家、书画研究者、文博志愿者共同分享了观看感受,交流品鉴心得,这样,大大提高了此次展览的价值和影响。
由此自然令我生出这样的愿望:既然馆藏的书画精品能够走出“深闺”,走向大众,那么,馆藏的书籍何尝不能走出藏书楼,供专业人士甚至大众品鉴研究,书尽其用?对此,报道披露:接下来,天一阁还将陆续把馆藏精品按主题分类别呈现出来,让它们走出“深闺”,走向公众,通过搭建“看原作、聊感想、共提高”的文博美育平台,真正使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这无疑是一则好消息。
天一阁馆藏的珍品太多了,外人只知道天一阁馆藏的都是古籍,其实,除了古籍,还有很多珍贵的字画和碑帖,冯骥才先生曾感慨:“天一阁藏书楼该另有一称呼,叫做天一阁藏画楼了。”我的理解是,“按主题分类”的意思是,今天按书画主题向公众呈现,明天就可以按古籍主题向外展出,如此,天一阁馆藏文物“活起来”的日子为期不远了。
末了,笔者还想表达一点愿望:此次展览地点在天一阁昼锦堂,严格说,还不能说已“走出深闺”,只能说从楼上走到了楼下,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鉴赏、研究天一阁的馆藏文物,建议将展出场所选择到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创新展览模式,加深观展体验,为建设书香宁波发挥其特有的功能和价值。
http://news.cnnb.com.cn/system/2023/04/24/03047900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