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进:连续30年远足祭扫的育人传统值得弘扬继承
(2023-04-06 10:25:28)王学进:连续30年远足祭扫的育人传统值得弘扬继承
清明时节,组织学生祭扫烈士墓,早已成各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学习先烈精神的一堂必备的育人课。但如奉化二中那样,连续30 年组织学生远足祭扫英烈的学校并不多。读罢新闻,脑海中闪过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值吗”?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是学校选对了祭扫对象。当地有很多值得祭扫的先辈英烈,学校为什么要选择卓恺泽?因为他是奉化人,是奉化第一位共产党人。其身份是共青团江浙区委委员。其英雄事迹是,在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时,他在周恩来的领导下,起草了《宣言》《告民众书》以及标语口号、传单等。1928年,在血雨腥风的革命斗争中,卓恺泽不幸被捕,牺牲时年仅23岁。他牺牲以后,周恩来曾专门作文悼念。所以说,纪念这样一位青年革命者,能让英烈精神更贴近、更深入地植根在学生心中,达成最好的育人效果。
其次是选择的祭扫路线契合育人精神。从起点学校到终点松岙陵园,全长约22.7公里。沿途穿越裘村镇,途经11个自然村,学生们一路在山岙中穿行,走过油菜花地,跨过石板桥,踏过桃树林,既走过石子路,也大步走过柏油马路,沿途亲历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巨大变化,抚今追昔,自当更加怀念卓恺泽等革命先烈,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路正是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用命换来的,后人要更加珍惜。
再次是远足祭扫增强了学生的体能,锻炼了学生的意志。走完20多公里,相当于跑完半程马拉松,这对十七八岁、生来就靠车代步的少男少女来说,绝对是一次艰难之旅,是对他们体力和意志的双重考验。所以说,这不仅是一次缅怀先烈之旅,也是一次锻炼意志品质之旅。不妨这样理解,300来位娇生惯养的学生之所以能走完全程,何尝不是受了先烈精神的感召所致?如此一来,既向沿途村民展示了当代学子的精神风貌,又放大了远足祭扫的育人价值,值了。
希望奉化二中创立的这一远足祭扫的育人传统继承下去,也希望能在更大范围予以弘扬。